我的事业是父亲12_我的事业是父亲12试读-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我的事业是父亲 > 12

我的事业是父亲——12

  书,复习起来很方便,学习后面的课程时查阅起来也很方便,应付考试更方便。所以,读书有没有读好,就看你笔记有没有做好,家长监督起来也很方便。   九、自学过程中做习题不在于多,在于精。一个题目要彻底弄清楚,解题必须从一开始就学会规范化,一步一步要清清楚楚,切忌草草书写,认为已经懂了就可以了。另外,要尽量做一题多解,把所学的内容融会贯通。   自学在本质上是培养思考能力,开始时并不在乎很快地学很多知识,重要的是学会如何自学,等到自学能力提高之后,自学的速度自然会跟上来。   十、找一位气概恢宏的人为导师,导师的作用并不在于由他来给你上课,也不在于由他来指导你解难题,而是在于他指导你如何学习,帮助你区分什么是该深入钻研的、什么是可以暂时放过的,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   之所以要找气概恢宏的人,是因为这样的人可以激发你的斗志,使孩子常保持良好的心态。只有这种人才懂得奇迹会在人们没有想到或不敢想的地方发生,而不会总是用常规来限制孩子思维的发展。所谓名师出高徒的道理就在这里。高徒从名师那里得到的其实不只是知识和学问,最重要的是出奇制胜的思维方式和所向无敌的气魄。千万不能请一个两脚书橱当辅导,这种人虽然有很多知识和学问,却缺乏足够的气概胆略,经常会用常规思维方式来扼杀孩子的智慧火花,最终会影响孩子的上进。家长本人如果具备条件,自己亲自担任辅导是最理想的人选。   十一、最好有个伴,可以互相比较、相互促进。在比较中可以发现自己的成绩,产生更大的劲头。在比较中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可以及时纠正。但是,这个伴必须是认真学习而且是有志气的人。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可以产生叠加效应,激发出更大的积极性,对自学非常有利。   以上几点关于自学的经验,同样适用于一般的正常学习。有能力的家长应及早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使孩子在以后各种层次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教子成才的最重要的经验之一。   李政道主办的CASPEA留美博士研究生班在中国共招收了十届,天武在科大读了三年正好赶上最后一届考试,并一举成功。如果没有天武的自学以赢得时间作为基础,就会在这个关键的时刻错失了良机,就会给人生留下永恒的遗憾。当然,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成功的方式也有无数种。一个自学能力强的优秀学生,不成功于此,便成功于彼。   兴趣培养,注重规范   早期的兴趣培养当然应广泛一些,但如果让孩子自由自在、随意地玩,玩习惯了之后,再去培养他认真学习的习惯,是很困难的事,至少是事倍功半的蠢行。我们在培养孩子的兴趣方面,是通过一些巧妙的设计与引导以达到目的的。   因为智力教育、道德教育、习惯教育都带有规范性,因此必然需要一定程度的强制性。事实上,教育和学习本质上都是对自然的纠正和对野性的改造,没有强制性也就谈不上教育。我们只给孩子定量的玩具,而且一定要玩得有名堂、有花样,按照一定的要求去玩。例如,积木和拼板,每天要求他摆新花样,而且要把每一块积木都用上,由此来培养他的创新精神和完成计划的习惯。   天文四岁左右,我们开始鼓励他收集香烟盒和火柴商标,以此来发展他的兴趣和爱好。他特别喜欢看连环画和收藏连环画,总共收藏了两百多本连环画,至今还保存着。我还教他如何编号和分类。藏书和编号分类的习惯养成后,对他今后的学习和处事都有很大的好处。   从五岁开始,我们就教他爱惜财物、懂得节俭,并培养他储蓄存钱的习惯,把每年过年时亲友给他的压岁钱和我们平时奖励给他的钱储蓄起来。这习惯不仅使他从小学会了理财的方法,而且培养了一种节约的德行。这德行对于人生来说,是超越金钱之上的无价之宝,由它可以发展出其他方面更多的崇高品格,而这些品格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天文这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出国留学时,他把他多年来的储蓄全部交给我们,竟有八千元之多。   有人说要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玩,我们的经验恰恰相反。如果自由自在地玩习惯了之后,再去培养他认真学习的习惯,是很困难的事,至少是事倍功半的蠢行。而一开始就去培养孩子认真学习的习惯,则是很轻松很自然的事。当今科学的发展,使人类全方位地去改造世界,从无机的自然界到生物界到人类,从分子原子到基本粒子,甚至连人类的基因都属于被改造之列。为什么唯独在决定人类智能发展的早期教育这一重大问题上,必须停留在无能为力的原始阶段,采取等待成熟的消极态度,而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由自在地生长呢?为什么不能通过有效的“强制”手段使其朝有利的方向发展呢?   人类由动物进化而来。根据现代科学理论,人类自出生?具有动物的本性,而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是因为其具有学习的本能。如果不从一开始就充分利用这一本能,让孩子的智能得以开发并学习规范的行为习惯,则其动物的本性便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等到以后开始正规教育时,必须用很大的力气才能把这些“本性”纠正过来。于是人们只得与孩子一起去经历“再教育”的艰难岁月,这对孩子来说不仅是时间上的浪费,而且也是一种精神负担,大脑皮层上动力定型的改变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这就是善良的人们对儿童的真诚关切所带来的苦果。   作为父母,我们何尝不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为了培养孩子成才,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我们总是咬咬牙关,在重大的原则问题上一丝不苟,总是做出一副很严肃的样子,俨然一副严师的外表,该强制的地方,我们从不放松。我始终牢记孟子的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当然,我们平时总是以真诚的慈爱去关怀他们,哪怕是最细小的细节,我们都能关怀备至,在家庭中营造一个极其良好的氛围,使他幼小的心灵能够在我们爱的雨露中健康地成长。   塑造品格,培养气概   凡人生所需要的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要顺势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使培养不好,那么习惯养成不易改,倾向确定不易移,态度决定不易变。这些儿童升到学校里来,教师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真是事倍功半。   ——《 陶行知全集 》 陶行知( 1891—1946 )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已成为建立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之一。   德才兼修,以德为本    道德习化服从自然界的普遍原则——最小阻力原则。因为好习惯是需要努力和自我克制的,而坏习惯则无须任何努力即可染上。所以,坏孩子的坏习惯会很容易传染给好孩子,好孩子的好习惯却很难传给坏孩子。    读书成才本身是一件很艰苦又很漫长的事情,有道是“学海无边苦作舟”,没有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一种献身精神是不可能读好书的,更不可能成大器。因此,从小把孩子的道德情操培养好,是孩子成才的先决条件之一。严格地讲,道德素质的培养这一条应该放在第一位,因为道德低劣的孩子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我的事业是父亲》其他试读目录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当前]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