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满满之作
2013-07-07
混快消行业的同学应该会喜欢这本书。如果你不幸做过消费者数据分析的话,这本书里很多内容更是让人醍醐灌顶:为什么segmentation应用起来总是碍手碍脚?为什么我投了那么多钱在产品上,purchase intent还是那么低?为什么消费者访谈总是那么无聊?聊不出来什么新创意?Where's the next BIG IDEA?
Byron Sharp用了历经几十年的经验和数据告诉了大家:因为这些东西,消费者根本就无所谓呀。
现代营销吹嘘的,是为自己的产品找到一个细分消费人群,然后专门为他/她打造一系列的营销计划,终极目标是把这个人群变成自己产品的忠实用户,从而提升自己的市场份额。
本书1-5章引用了详尽的跨行业数据,证明了:
1. 不存在所谓的细分消费人群 - 不同品牌的消费人群的价值观都是大同小异的;
2. 忠实用户是个虚幻的概念 - 大部分人都在品牌间跳来跳去;
3. 品牌的大部分销量来源于轻度消费人群,抓住轻度消费人群,才能提高市场份额;
以上观点乍听起来纯属离经叛道,但是数据就是数据,事实是摆在眼前的。举个例子。在大家印象里,苹果用户应该拥有比普通PC更高的用户忠诚度,所以苹果经常被作为现代营销的一个典范。但是本书里给了一个和印象相违背的数据:
Dell 用户有 71%会再次购买;
Apple 用户有55%会再次购买;
HP 用户有52%会再次购买;
Gateway用户有52%会再次购买;
个性如苹果,都不存在所谓的忠实用户一说,那些所谓的"commodity"行业就更别提了。具体数据就不一一引述了。
本书的最后4章讨论了用户忠诚度项目为什么对销量没有作用,并且给营销应该关注的方向提出了很多建议。有意思的是,很多建议和"Thinking, Fast & Slow"这本书里的观点参照起来看,不谋而合,比如:
1. explicit thinking(慢思维)是件很耗精力的事,所以消费者倾向某个品牌,不是因为他/她在各种比较后煞费苦心的选定了某个。而仅仅是根据以前的经历,选中了适合自己的品牌就凑合定下来了。
2. 正因为消费者花精力关注广告内容,那些唤起情感共鸣的广告更容易抓住人心,至少潜意识里给会给人留下印象。而有理有据的广告词,消费者是不会花精力去理解吸收的。(所以其实脑白金才是广告的典范?)
虽然整本书里干货已经很多,中间的章节还是略显美中不足。作者在前5章里坚决的摒弃了经典营销的观点之后,显然觉得说的太狠。在中间几章里,一直在尝试着往回找补。这几章充满了诸如,“虽然没有数据支持,但是从逻辑上来说应该还是有点用处的吧”,或者“短期看不到好处,但是营销是一个长期效应啦”这样的妥协观点。让人未免觉得有点窗户纸没捅破的遗憾。
总之是本好书,推荐和Kotler的营销经典对照起来看,会对营销有更透彻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