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有帮助的地方
2014-06-06
工作是什么?
我一直觉得,工作是迫于无奈的事情:刚刚走出校园,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源去创业、投资,只好先选择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作为财源,等实现了财务自由,就可以从工作中解脱出来,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创业,或者享受生活。对于这样一块敲门砖,实在无需投入太多的时间、精力,毕竟,它只是块砖头罢了,不是我追求的生活。
这和书开头提到的日本年轻人对工作的态度不谋而合。我得承认,相比之下,稻盛和夫的“工作即修行”的观点更加的睿智。“我追求的生活”是目的,也是过程,人们无法通过一个敷衍了事的过程,顺心如意地实现自己的目的。将工作视为创造美好生活的工具,以用后即扔的态度对待它,实际上就是以这种态度对待自己的生活。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
为什么工作?
工作就是生活。那么,如果我不想过得很辛苦,是不是应该找份清闲的工作,这样就可以“惬意地生活”了?
在法国留学的一年里,其实我已经隐约意识这种想法行不通了。松散的课程安排,名头繁多的假期,逃离了国内此起彼伏的考证热潮,不仅没有让我感到“惬意”,反而陷入深深的焦虑。我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原地踏步,在被同龄人慢慢甩在身后。当然我会安慰自己,没有关系,我又没有什么事业心,不用那么拼。但这种虚伪的安慰丝毫不会减轻我对那些一步步前进的同伴的羡慕,甚至嫉妒。
就像稻盛和夫说的,那些无所事事的日子会一点点摧毁你人性中美好的东西,让你陷入贪欲、憎恨、愚痴的纠缠当中。
我要的生活,不是身体的惬意,而是精神的惬意。只有自己不断奋斗、进步,才能在朋友前进时为他由衷高兴,而不是感到失落和恐慌。
怎样工作?
显然,这么老套的话题,稻盛和夫也调不出什么新鸡血来,他给出了一个公式来撑场面:结果=天赋*热情*思维方式。
关于热情,他试图用大量笔墨让人们相信“自助者天助”,投入时间、热情,追求极致的努力总会带来成功。我持怀疑态度。但是,书中有一段话打动了我。当你认为自己已经努力过了,仍然没有成功的时候,应该追问自己“你竭尽全力了吗?”“你做到比其他任何人都要努力了吗”“你已经做到完美了吗?”。这也能解释年轻“穷忙族”存在的原因,他们看上去非常努力,这种努力体现为长时间的付出和低质量的劳动成果。竭尽全力不仅仅是让身体劳累不堪,还应该包括穷尽可能的思考和愈挫愈勇地改进。
下回再失败的时候,不再拿“我已经努力了,一命二运三风水,这事儿跟我没缘”这种话来敷衍自己,确定自己拼尽全力了的时候,才能说“我已经努力了”。
思维方式是公式三个因素中唯一可能为负值的,负面的思维方式可能使整个式子的结果为负。正值的思维方式包括积极、善、克制等因素。我应该提醒自己,在别人给出一个方案的时候,不要总是先想可能遇到的困难,而是要先考虑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它。
总而言之,此书是状态不佳时尚可提神的鸡血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