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里江山》
2012-05-02
宫廷里吃酒席
但为美食不顾身:鱼藏剑和酿菜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绝对离不开请客吃饭。最早将请客吃饭作为“革命手段”的,当属春秋战国时代吴国的公子光,也就是后来的吴王阖闾——为美女西施亡国的吴王夫差的老爹。
公子光是吴王诸樊的儿子,诸樊死后却没有传位给公子光,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弟弟馀祭。馀祭死后再传弟弟夷昧,后又准备传给贤能的三弟季子札。但这位三公子似乎太爱惜自己的“贤名”,不肯接受王位而逃走了。于是,王位落到了夷昧的儿子手里——此人就是吴王僚。
这让公子光大为不满:如果按兄弟次序,应该是三叔即位,三叔不干,按儿子次序就应该是我公子光继承王位,哪能轮得到僚?从此,杀僚自立的想法开始成为公子光的人生目标。
吴王僚深知公子光对自己的不满,自然处处严加防范,没有给公子光任何机会。然而,防范再严密也难免有疏漏之处,公子光也非等闲之人,很快就瞧出了一个大破绽——这破绽就出在僚的馋嘴上。
僚是一个爱吃的人,他最喜欢的一道菜是炙鱼,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烤鱼。当时,在太湖边上住着一个名厨,此人被尊称为太和公。这个太和公会做很多美味佳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厨之一。其中,他做的炙鱼尤其著名,深得吴王僚的喜爱。
抓住吴王僚的馋嘴这个破绽的,是伍子胥和专诸。伍子胥在中国历史上可是大大有名,他本名伍员,是楚国贵族,因家人被楚平王杀害才逃到吴国,发誓要倾覆楚国为父兄报仇。
当伍子胥得知公子光有意刺杀吴王僚,就找到了自己的哥们儿专诸,将其推荐给公子光,并出主意说:让专诸到太湖找太和公学炙鱼,以做美食的名义寻机接近吴王僚。
专诸这个人看起来十分高大勇猛,似乎有些鲁莽,实际上他却非常细心,手也很巧。到了太湖之后,他对太和公也是异常尊敬,甚至在冬天睡觉的时候,都会把太和公的脚揣在怀里为他取暖。这让太和公十分感动,于是就将炙鱼的绝技传授给了专诸。
三个月后,专诸学成归来,在公子光家里试做了这道菜,色香味都达到了太和公的水平。
见时机成熟,公子光就请吴王僚到家中赴宴,并以“我这里的炙鱼比太和公做的还好吃”相诱,贪吃的吴王僚听了难免直咽口水,虽然知道其中可能有诈,为了吃鱼居然还真去赴宴了。
赴宴时,吴王僚做了充分的防范工作:从王宫到公子光家的途中布满了卫士,宴会上所有人均不能携带兵器等危险物品,连上菜的人也要脱光了外衣,只穿内衣半裸 着跪地而行,上菜时也得在两名卫士的监视陪伴下提供服务。即便如此,吴王僚还是不放心,身边还站着两名持长铍的卫士,随时防范有人行刺。
宴至高潮,眼看炙鱼就要上桌,此时,公子光借口腿疼离开了。就在这个当口,炙鱼的香味儿已经弥漫到厅里,撩拨得吴王僚口水直流,一时也顾不上怀疑公子光的异常行为。
这时,只见专诸光着膀子,跪地而行,一步一步把炙鱼送到僚面前。就在僚俯下身子闻香味的时候,专诸突然从鱼腹里抽出一把剑直刺向吴王僚的胸口。几乎是与此 同时,僚的两个卫士手中的铍也插向了专诸的两肋。僚应声倒下,专诸也一命呜呼,公子光的卫士趁乱全部冲上去消灭了僚的卫兵。公子光成功夺取了王位,史称吴 王阖闾。
当上吴王的公子光没有忘记伍子胥和专诸的帮助,封专诸的儿子为上卿,伍子胥更是平步青云,成为吴楚争霸中的风云人物。
抛开王位争夺、朝代更迭的政治因素不谈,吴王僚能为一道炙鱼丧命丢位,足见这道菜的魅力之大。
单就这道菜本身来说,做法也是非常考究。
吴王僚那个时候吃的炙鱼是白鱼做的,这种鱼生活在太湖边上,肉质肥美,鲜嫩异常。炙鱼的做法是先用盐、姜、葱、酒等调料将鱼腌制一两个小时,然后在鱼身上裹上猪网油,再将鲜猪肉、笋和蘑菇剁细后,做成馅装在鱼腹里,然后用木炭烤。
这样烤出来的鱼肉中有一种木炭的清香在其中,远比现在常用的电烤鱼味道好。
到了清代,御膳房一位姓王的厨子仿效专诸,用鳜鱼做了一道新菜献给慈禧太后,以此来讨老佛爷的欢心。但没想到,之前有人已经在慈禧面前打过“小报告”。于是,慈禧明知故问:“专诸是为了刺杀王僚而烧制此菜,你现在做这菜给我吃,胆子可真不小哪!”
这要换了一般人早已吓破胆了,还好王姓御厨颇有急智,当即下跪道:“老佛爷洪福齐天,吴王僚之辈无福享受的佳肴,老佛爷自然享得,岂是吴王僚可以相比的呢?”慈禧听了自然满心舒爽,待品尝过后更对这道菜赞不绝口,重赏了王姓御厨。
鱼藏剑所依托的这一特殊菜式,不仅改变了吴王僚和公子光,伍子胥、专诸等人的命运,其做法也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美食家们,特别是塞馅这一方法,直接启发了后世酿菜的形成。
如今,这种塞馅的方式已经是中华美食中常用的方法。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的豆腐箱子,其实就是酿菜的一种,是把豆腐切成小箱子或者三角形(中间掏空),把肉馅塞在里面然后拿来做菜。
鱼藏剑从春秋战国传承到现在,更多是使用鳜鱼,因而这道菜又叫做叉烧鳜鱼,在苏州一带仍然很流行。其做法和古时还是很相像,只不过现在还在所塞的馅料里加 了火腿。另外,炙烤的方式也更多了,除了炭火,有的会把调料洒在鱼身上直接在锅里煎,但就这道菜而言,还是炭烤的鱼味道最好。
受鱼藏剑的影响,到了秦汉时期还发展了一道菜,叫做胡炮肉。这胡炮肉的做法是:选用一岁大的羊,将羊肉剁碎,加调料腌制,然后将羊肚的里面翻出来洗干净, 把馅塞在羊肚里面,再用针缝好,不用炭火烤,而是找一块比较肥沃的土地挖一个坑,在坑里烧一堆柴火,木柴烧尽之后土会发热,这个时候再将羊肚埋进坑里,再 在土上面烧一把火,如此上下加热,一堆柴烧完之后,把羊肚取出来切成片上桌,味道也是非常鲜美。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也创新过一道酿菜,叫做老蚌怀珠,其具体做法是:用香料将煮熟的雀蛋剥壳后装入鳜鱼腹中,将鳜鱼煎成深黄色,再加调料烧制而成。食用时“轻启鱼腹”,则明珠“灿然在目”。
类似的做法也流传到现在,有道菜叫做肚包鸡,也叫做胎藏凤,做法是将猪肚洗干净,把童子鸡腌制好后酿在猪肚里,缝上,然后用文火慢慢煨成。上桌的时候,需要用剪刀把猪肚剪开,切成肉块和汤一起吃。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家里来了贵客,母亲用一斤重的小嫩南瓜,从底部的1/5处剖开(上半部分留作他用),将内瓤掏出,然后将肉末加上葱、姜、醪糟、水豆 粉、胡椒面和成馅塞进南瓜肚里,盖上瓜盖,隔水蒸一小时后上桌。那是我平生第一次吃酿菜,犹记得那肉馅滋味腴滑,南瓜清香扑鼻,口味异常甜美。后来,就天 天盼着家中来贵客。
以后,随着生活的不断改善,母亲也陆续做了些肉末加青椒、苦瓜、番茄之类的酿菜。现在再回味,感觉母亲酿藏在菜中的其实是一腔滚热的爱心啊。
我曾经创造过一道文化菜,也是受到鱼藏剑的启示。
这道菜名叫哲学鱼,就是在大鱼里面酿一只小鱼,小鱼里面又酿一只虾,取“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之意,而整道菜上桌后再被人吃掉,也正体现了一种生存的哲学。
具体做法是:大鱼用鲤鱼,小鱼用鲫鱼,虾用基围虾,把虾剖成两半,但别断开,酿一些五花肉馅在虾里面,再一起塞进鲫鱼肚里;鲫鱼的做法是先拿来煎一下,然后和另外一些调料一起酿在大鲤鱼肚子里,然后用火烤熟。
说到鱼藏剑,在四川雅安还真有一种鱼的身上藏了一把“剑”。话说雅鱼和雅女、雅雨并称为“雅安三雅”,在雅鱼的脊背紧挨头部处,有一块骨头和剑的形状很 像。而当地的人喜欢在吃完雅鱼之后将这把小“剑”抽出来,拿回去放在家里作为辟邪的吉祥物。世界之大,当真是无奇不有。
现在,这种雅鱼已经穿越过雅雨,从雅安游到了北京天下盐的餐桌上。吃完鱼后,服务员会把这小小的“辟邪宝剑”从鱼头中抽出,再装进精美的小礼盒中送给客人。怎么样,我的一番用心是不是够风雅?
江湖上吃酒席
江湖吃酒规矩多:洪门酒阵和供神吃喝
清末民初,社会上帮会盛行,而且势力很大,有些地方帮派林立,甚至一个地区帮会数量竟达数百个。此外,不同的帮派有不同的规矩、礼仪,这些规矩和礼仪在举行酒席宴会时表现得更加突出,并且对各地民间饮食风俗有很大影响。
近代中国有三大帮会:洪门、青帮和西南地区的袍哥。这些帮会在联络同志、处理内部事务纠纷时,往往通过特殊规矩的茶阵、酒席阵,让外来者一步步破解。
在这些阵中,需要应对者运用帮会中特有的切口和暗号,以及特殊的手势和熟练应答,几经考验,直到一阵一阵顺利通过才能被认为是同志,否则便会有杀身之祸。
下面,我先拿洪门酒阵作一个引子。
洪门,其实是发源于明末清初的一个秘密组织,其口号即是“反清复明”,组织特点是管理复杂,分纵横两大系统,如在职位名称上有龙头、坐堂、执堂、心腹、巡 风到么满的纵列。另外,还有言谈、隐语(切口)、手势等横向系统。在世界范围内,其严密程度恐怕也没有任何秘密组织能望其项背。
例如,洪门徒众到外地堂口办事时,对方会设宴招待,一般是摆五盘菜,造型是四碟菜摆成正方形中间围着一盘菜,而中间的这盘菜是加盖的——这其实就是一个“阵”。来者面对此阵必须先对切口:“四方疆土尽归明,唯有中央未灭清。位列忠良分疆土,兄弟齐心来灭清。”
切口答对,主人点头,来人揭开中间那碟菜的盖子,接过筷子,再对切口:“手持军器剿灭清,大开仓库养洪兵。三军未动粮先用,兵精粮足复还明。”
在念这个切口的同时,来人还需要把手中的一根筷子不停地转动,随后再念:“龙蛇混迹在棹中,世间多少认姓洪。万望义兄查察吓,免令绞乱我兵丁。”
通过这些之后,主人觉得来人有些像本门弟兄了,这才开始敬酒。而来人在喝之前必须再来几句切口:“自入洪门骨肉亲,弟非贪财食肉人。兄今台前来敬我,弟岂忘恩反骨人。”
主人这时会殷勤地劝酒,但这时来人还是不能喝,如果喝了,就会被认为是奸细。来人必需再对:“三宝慈尊坐白莲,五主请你上西天。手持军器扶明主,本地不敢我先食。”
到此,主人基本上可以断定来人是自己人了,随即按顺序送上鸡、鱼等菜。来人仍需再对切口,主人再上菜,再对切口,再敬酒,再对切口……如此下来,一场帮会酒席要对十多次切口,而且每次的诗文都不许有差错。
最后,来人还必须拿起台上的碗压在碟子上,然后再把自己的筷子放在碗上,念:“五人齐手再棹中,高溪庙内是英雄。忠心一点扶明主,个个英洪尽扫清。”
这个切口再念对后,可以确认无疑:来人是同志。这时,来人可以提要求,要钱、要人,要支援,送情报等,这就开始谈正事了。
除了酒阵席,洪门的茶阵也是非常有特色。茶阵的构成要素相当简单:一只茶壶、数只茶杯而已。
茶阵的主要功能有试探、求援、访友、斗法等。试探过程即验明正身的调查过程,同前面讲的酒阵席一样;求援则暗示自己身处险境,寻求帮助;访友是拜访时探查对方是否在家;斗法则是双方相互较劲。
茶阵分为三个阶段,布阵、破阵、吟诗(谣诀)。主要阵势包括:.米.花.在.线.书.库. http://book.mihua.net
1.单鞭阵,用来求救。对方能救的,就直接把茶喝下,如果不能救,则把他倒的茶倒掉,自己倒一杯喝;
2.绝清茶,阵形为两杯茶上放一杆烟筒,破阵时来者需先将烟筒拿起,再对切口:“两塘有水养清龙,手执清龙两头通。清龙无水清龙绝,调转乾坤扶明龙。”
其余常用阵式还有:“木杨阵”、“四大忠贤阵”、“五祖茶”、“梅花阵”等。
洪门的这种酒阵席、茶水阵,外人看起来会觉得非常怪异。实际上,这是把会、道门中的接头专用诗词和宴席酒令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还把反清复明的主张融合其中,展示了精细无比的帮规戒律和礼仪,形式可称巧妙非常,其中的一些规矩现在也有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