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针对的对象是一些通过长时间训练才能掌握的技术工作,而不太适合脑力劳动。书中的例子主要集中在诸如足球、乐器、滑雪等需要肌肉动作完成预定目标的 工作,勃朗宁姐妹的写作案例也是一个又脑力到肌肉运动的过程(写字)。
书中对纯粹思维的学科如哲学、数学提的比较少、甚至没有,但是作者的训练具体方案中PDCA的循环流程却可以运用到这些学科,当然和肌肉运动不同的是脑力成果不是那么的显而易见,而且更加耗费时间,因为“教练”不可能对这个过程做出示范,只能给出参考意见,而最终完成的重担仍然需要学员自己完成,当然过程中教练仍然可以给学员以建议,但是学员接受与否就要另当别论了。
全书可以采用的方法我觉得就以下几种:1、采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2、制造愉快的训练环境,3、PDCA,4、给出锚定,5、用特殊方法启动信号。
最后要提醒的是:关于方法论的书,一定都要自己实践,只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切记削足适履。
-
中规中矩的人生规划书
2016-02-12
从知乎的一个帖子上得知这本书,然后就下来看了,断断续续看了半个月,决定把它一直留在硬盘里,至少在运用该方法得到事业上的成功不会删掉。
里面的观点比较新颖,而且是直话直说,比中国的那些心灵鸡汤啊,圣贤处事书什么的来得直白,正因为这样才能让人产生阅读的快感,
文本的叙述风格是西方现代快餐规划书一类的东西,用大量的例子去证明自己的观点,但是正因为这样,有些例子其实和作者自己的观点不太一致,虽然作者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点,这是个硬伤。但是瑕不掩瑜,里面的观点确实很具有操作性,让人看后非常想尝试。
-
看了《硅谷禁书》我明白了,他终于明白为什么会被禁老
2011-12-04
这种励志类的书我也就才看了几本,这本书还是一本奇葩啊,且不说对它的炒作本来就是一种励志,但就搬出了比尔盖茨等等名人,就够我们这些天艹的人类尿流满面了。话说我对乔布什这类的“吸血鬼”的死本就不奇怪,毕竟得了癌了嘛。我奇怪的是为什么天艹这么多人想死了亲爹一样的哭天喊地,看了这本书我明白了,我的心理也和他们一样,一是好奇害死猫,二是华丽神秘的表象往往比什么宣传效果更能带来盲从ing!
在我看来,这本书就是一个大杂烩,总得基调还是积极向上的,毕竟,除了李宗吾在《厚黑学》中大说邪恶好以外,很少有励志类的书不是教人向上的。本书的基调参合了灵秀,因果论。论调就是人人为我为人人,平等博爱,专一主义。
用范德彪的话来说:我不想知道他是怎么来得,我就像知道他怎么没的。所以看这本书的论述其实是种浪费时间,如同看所有的励志类的书一样,这类论述,总是通用的,其实看这种书,就只看看他的方法就得了。个人觉得《硅》的那两个记忆力游戏比较有意思。书里面我影响中有两点的就那几个训练方法了,当然前面2课的类似印度气功的修炼方法在我看来就有点不伦不类了。
-
都是陈词滥调呢——《最强大脑李威》
2016-12-20
最强大脑这个节目看过两期,都是在出差的时候和同事在酒店里看的。李威的那期没有看,至于他有多牛逼是否和书上说的那样,不得而知。
关于记忆力书籍看过那么几本,有直接讲方法的,也有从脑科学再引到方法上的,对方法论的书籍我一直抱着46开的态度,4分信,6分怀疑,中国有句古话叫“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我向来对那种轻易的到箴言持怀疑态度,遑论这种供大众阅读的书,更是怀疑。
这本书的结构和国外的一般方法论书籍不同,是在自己的传记中插入一些记忆方法,叙事方法类似鲍比·沃尔夫写的《 独狼:桥牌独行侠鲍比 沃尔夫自传》,但是文笔却停留在高中水平,故事讲得不好,特别是最后的写给女儿的信,有种强煽情的感觉,狗尾续貂了。
书中介绍的方法其实是很多书上已经写过的内容,什么联想记忆啊,形象记忆什么的,还有古人的一些老方法,比如记忆宫殿。
其实记忆无他法,唯熟尔。
-
谈麦肯锡解决问题的7个步骤与财务的结合
2012-11-20
这七个步骤可以在网上下载,在此就不再累述,我只大概梳理一下框架:第一步-陈述问题,步骤2-分解问题,步骤3-淘汰非关键的问题,步骤4-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步骤5-进行关键分析,步骤6-综合分析调查结果,并建立论证,步骤7-说故事(陈述来龙去脉)。
在陈述问题环节原文作者的要求是具体不笼统,有内容可行动。落实到财务分析可以从大方向着手,如如何控制成本等,把握两点,第一从量上说(数量或金额,用数字说话,这点在财务问题解决上尤为重要,没有这一点,财务给出的东西都是缺乏说服力的),第二从质上说(数字以外的东西),这个环节是个辅助环节,不作为重点。
在第二个分解问题环节。原文采用的逻辑树方式把问题陈述分解成各个方向(财政,人力,客服等)的问题,再由该问题衍生出各种具体的分枝问题,逻辑树的构成有三种方法:演绎法,反证法,“是否法”。这个环节在财务的运用可以把问题突出,算出“各个方向”的问题对所需数据(如利润等)的影响权重,再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较大的环节分解成若干小问题,小问题应该落实到部门或个人,在此步骤不需要数据支撑。
第三个步骤是淘汰环节。可以采用用“漏斗法”把问题聚焦,财务上删除影响权重较小的“各个方向”问题,针对留下的问题中的小问题分枝算出影响大问题的权重,及具体的数字(如人工薪酬的绝对值和环比增减率等)。在小问题环节还应该注意能否与相关部门或个人沟通,取得他们的支持。
第四个步骤制定详细计划。在此环节财务应该多与相关部门沟通,了解数据变化的真实原因,并与各项小问题的相关对象商量可行方案,如果按照原文的方法有闭门造车的弊端,你既然都把问题分析“透彻”了,还要相关对象配合什么呢?还要考虑到对象是否接受你的“合理化建议”,要记住具体的执行人不是你!所以这个环节一定要多沟通。
下面是进行关键分析。原文在这里搞了个“萝卜开会”的大杂烩,很杂糅,如果厘清程序,这个步骤其实是对第三个步骤的深入和第四个步骤的筛选。在财务中的运用除开第一个方法的注评外其他的方法够可以采用,这里只要有一定的数据支持就可以了(很多在第三步已经完成),还有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环节的结论点需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高度。
第六个步骤是综合分析调查结果,建立论证。原文中的两种方法都可以用,采用哪种主要看使用者的喜好,如果说钱5个步骤都是在草稿纸上完成,那么在这个步骤中就是最后落在定稿上的重头。在问题的取舍上一定要有主次,在数据的选取上要有策略,不要让数字苍白,要给其用文字甚至是典型事例润色,不要把调查结果变成数据的堆砌,而是要透过你提供的数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你的调查结果做支撑。
最后一步是说故事,原文采用图表形式作为分析调查结果的句号是可取的,特别是对非财务出身的调查报告使用者或者对数据不敏感的使用者,这招比提供数据更加直观。
-
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
2016-12-22
如何让自己的工作生活不是一团乱麻,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方案,就是把时间细分化,你需要在合适的时间集中精力去完成一件事情,然后画上几分钟休息,每次完成4个番茄种后来个大休。
这本书介绍的方法是1992年一个美国青年鼓捣出来的,距今已经14年了,不过好像在中国流行起来也就这几年的事情,很奇怪的是我上学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老师介绍过这种方法,有时候真的很感叹现在的年轻人能有多好的机会去接触更多有用的方法,比如我读书那会儿还没有双学位,现在在大学可以直接修了,多好,又比如我读书那会接受知识除了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课以外,只能看书了,现在有视频,甚至在网上能看翻译成国语的耶鲁等名校的视频,真棒!
所以说怎么利用时间把以往错过的机会不上来这是一个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方法,我以前就说过,关于方法论的东西,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适合你的方法,番茄工作法就是这么一个方法,你可以把番茄时间调整到你自己适合的生物钟上面去,比如你的注意力只能集中15分钟,那么就定到15分钟,如果你的精力能专注60分钟,那么就订到60分钟。
关于计时软件我用的是国产的番茄土豆,没必要进去升级到高级用户,当然如果你有宽裕的时间,比如还是在校生什么的,你完全可以淘宝上买个实体的番茄闹钟,然后专门的笔记本,做工作记录。当然我还是更推荐前者,毕竟简单,而且可以可视化你的番茄完成率
-
原来没节操过
2013-06-12
一本不错的书,对非“铁饭碗”的脑力脑动者不错,不想做“知道份子”的有为青年应该看看。
全书分5部分阐述了作者对知识处理的步骤:他们分别是1、学习知识,2、保存知识,3、共享知识,4、使用知识、5、创新知识。
全书对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共享知识,保存知识的方法比较落后,但是这是由于时间的局限造成的,我们更应该从方法和观点上学习作者的精髓。对知识的贡献也突破了传统中国“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局限”,提倡分享和互动,比较开明。
总体评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