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研一《专业主义》读书笔记、感想和指南
2010-04-11
注:参加过2次培训,老师都提到了这本书,于是下了电子版来读。也许是翻译的不好,也许是原文本来就不流畅,更大的可能是我的理解认知水平尚浅,感觉读下来磕磕碰碰的。但在这磕磕碰碰中,也不乏一些共鸣和领悟。记录如下。
我想做出这样的预言:“专家阶层的势力迟早会增强,并动摇日本的产业界”。
在职业化的时代,资本主义越来越纯粹,自由竞争越来越健全,真正拥有实力的人越来越受到推崇。
感想:如果预言正确,这也是未来中国的情况。
企业的领导者经常在迎新会或是员工大会上发布指示,说“请大家成为这方面的专家”,这显然是错误地运用了这一概念。这种情况下的专家指的是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与专家看似相同,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感想:我们企业所谓的专家都是指专业技术人员,我连专业技术人员都算不上,更不要妄自称专家了。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最大的区别就是专业技术人员按部就班做事,专家能够在constrain之外处理解决问题。
这九条誓言对于思考职业化问题也有着深远的意义,在此我想介绍一下。请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把医生作为“职业”,患者作为“顾客”来考虑。
一、 允许我行医,我要终生奉行人道主义。
二、 向恩师表达尊敬与感谢之意。
三、 在行医过程中严守良心与尊严。
四、 以患者的健康与生命为第一位。
五、 严格为患者保守秘密。
六、 保持医学界的名誉与宝贵的传统。
七、 把同事视为兄弟;不因患者的人种、宗教、国籍和社会地位的不同而区别对待。
八、 从受孕之始,即把人的生命作为至高无上之物来尊重。
九、 无论承受怎样的压力,在运用自己的知识时也不会违背人道主义。
感想:专家要求的第一点是人道主义、道德、良心。这在现代社会往往被功利磨灭了。这与TED一个演讲(http://www.ted.com/talks/barry_schwartz_on_our_loss_of_wisdom.html)有共同之处,都是强调moral。
指南:无论做任何工作,都应该把职业道德放在第一位。
几乎所有针对专家的定义都把焦点对准知识和技能,而忽略了顾客这一存在。我认为那些定义都不够准确,其原因正在于此。
感想:如何对待顾客是专家的关键!
指南:工作中以顾客为中心进行思考。
企业通过商品与服务销售其誓言,这就是百分之百地让你满意,顾客购买的就是这种誓言。
感想:信用,承诺,契约。说到做到,做事如此,做人也如此。
指南:永远都做一个守信用的人。
反言之,通过考虑顾客的顾客,可以把兴趣领域扩展到其他行业,这就为重新审视现有的方法提供了契机,并且有可能赢得机会,为直接的客户提供独特的价值。
感想:这种思考方式更加深入,更加全面。要学习。这种方式可以归纳为溯源法,刨根究底找到最终、最本质的需求,终将到人性这个层面。
指南:如同高效能人士7个习惯中提到的:原则是最高的真理。最根本的也就是最重要的。
官僚主义:他们以普通员工无从知晓的公司内部消息以及条文繁琐的规定为盾牌,扩大自己的势力,管理并控制别人。我认为虽然我们依然要按照规则和规定进行安全教育,但一定要注意不要在不知不觉之中,把遵守这些规则和规定作为一种目的,否则容易产生官僚主义。
感想:制定规定的目的是什么?要时刻明白和领悟这一点,做事才能游刃有余。比如为什么穿正装?为了良好的个你工作风气和客户感受。
指南:做事一定要明白为了什么,目的是什么才可以。就是要养成思考的习惯。
我们无法想像到原子堆可能发生事故的所有情况,几乎所有的事故都是在未曾设想到的情况下发生的。 也就是说,为了加强安全,必须有人能够在意外事故发生的瞬间对事故作出果断的处理,这样的人正是专家。
感想:专家能够把握处事最核心因素的人。他们能从最广度看到最深处。
按照公司的规定采取行动,不仅无法称之为专家,而且也不利于公司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铭记,从事任何工作都要首先确定自己的顾客,并发誓为顾客作出贡献。
感想:从事任何的工作都应该以“客户”为主,这是不二法门,也是最最核心的原则!
指南:思考公司规定的目的,把握核心思想进行工作。
每个人都愿意按照自己的意志,而不是他人的意志行事,这两种情况产生的干劲儿是截然不同的。
感想:管理的最大诀窍就是帮助其树立远景,让其自己实现目标。管理者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帮助和监督。
一直吵嚷着要得到授权、要得到授权的人,一旦得到了权力,很多人便开始一味地埋头于工作。 目的仅仅在于自我满足,这与专业主义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至少也应该利用得到的权力为顾客服务。
指南:在我做事的时候,应该区分两点:1、为客户做的事;2、为我自己做的事。
如果感到自己确实需要权力,并且能够运用手中的权力为顾客服务的话,我们就应该去争取权力,而不是等待上司授予自己权力。
指南:主动争取服务所需要的权力。
那么当给顾客带来麻烦或惹恼顾客的时候,该怎么办?怪罪下属、佯装不知是非常荒谬的做法。至少应该在真诚道歉的基础上,补偿下属给顾客带来的过失。这是对上司最基本的要求,这样做理所应当。
指南:处理客户投诉的基本原则:1、真诚道歉;2、补偿过失。绝对不能:怪罪下属、佯装不知。
在认清下属的能力与技能并且为此人今后的发展考虑的基础之上,确定合适的权限范围;把握下属现有的能力水平与权限所要求的能力水平之间的差距,做好亲自缩短这种差距的思想准备,然后再把权力交给下属。当然,切记不要连累顾客。
感想: 这是授权和培养下属的技巧。
专业的投资家不仅考虑回报,也考虑风险。对于授权这一投资而言,同样必须考虑到对顾客的风险,也就是事业的风险。上司和下属都需要重新认识这一点。
感想:授权的时候同时考虑回报和风险两个方面。还有顾客的回报和风险。
指南:无论作为下属还是上司,都需要这样考虑授权,养成习惯。
如果把必须为顾客而做的工作设定为 100 ,下属能够达到的水平设定为X的话,能够懂得“100-X=自己的工作”的人才是真正的管理者。当X=100时,管理者便把工作交给下属,到高层去工作或是离开。因为公司里已经没有自己的工作了,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
感想:我什么时候可以达到这种境界?
我再重申一遍:对顾客而言,上司和下属的关系是无所谓的,专家必须经常考虑顾客的利益。
感想:专家必须经常考虑顾客的利益,从顾客利益出发。
专家应该是这样的人:他们绝不认为自己的本领是绝对的,而是准备花费一生的时间去磨砺自己,并且乐此不疲。
感想:这个努力的过程没有终点,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应该抱着这样的信念。
这些人的协调能力的确非常优秀。 但问题在于,他们把这些能力误认为是管理和领导的能力。
感想:协调能力不是管理能力。我现在只具有一定的协调能力。
我们需要的还是这样的专家,他们从基础知识开始进行系统学习,亲身实践,对经验反复消化并不断积累,经过持续的训练,他们能够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提供给别人。
感想:专家的基础知识是相当牢固的,因此我现在转攻基础是正确的。
专家全身都浸透着职业化特性,他们讨厌马马虎虎的工作。
指南:目前我手头负责的工作还存在马虎的情况,这点要渐渐杜绝:1、粗心——复查,甚至反复复查;2、不要求快,质量比速度更加重要。做一个他人眼中“细心”的人。之后做一个“周到”的人。
我想着重强调的是,真正的专家是任何地方都需要的,并且这种需求今后会越来越强烈。
指南:未来将越来越需要专家,我需要的是提高自己的能力。
与此相同,如果在自信的背后没有好奇心作为助推器提供能量,是无法到达一流的境地的。
指南:始终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有寻根究底的探索精神,绝不得过且过。
此前我曾多次告诫大家不要怠慢自己的智慧。 事业也是如此,适可而止的心态不仅对本人,对周围的人也是有害的。
感想:目前适可而止的心态在我的行为处事中很普遍,这种心态用在生活上可以,但是用在事业上不行!!!
糟糕的是,他们对进入并从属于大家都认可的一流企业感到非常满足,把周围人对自己公司的评价错当作是对自己的评价。
感想:谨记,我不过是公司的一个蛀虫而已,还不努力提高自己的价值!
对专家而言,是不允许妥协的。所谓“妥协”,指的是考虑自己的情况,而无视顾客与商业伙伴的利益,采取一种乐观的态度。
感想:必须具备危机感?应该是的。这是自然规律。
指南:为未来做准备,做重要的事!
各位读者,如果你想成为专家,就必须与各种“力量”相抗衡。
“还是自己更可爱”
“平均水平上下即可”
“不想干辛苦和困难的事”
“不想惹怒别人”
“不想失败”
“不想受束缚”
感想:我现在的思想中存有不少这样的观点!这样绝对不行。要一点一点肃清才行。比如“不想受束缚”,有束缚才有自由,这是相对的,这一点一定要谨记!
他们并不是把自己在日本的技能带到美国,而是掌握了适应美国情况的新技能。
感想:适应环境是最重要的事情,这是动物身上具有的基因。
而无论前提条件发生多大的变化,都能够认清深层变化的本质,比别人发挥出更大的能力,这样的人才是专家。
感想:归纳而言,专家就是能够抓住事物本质处理问题的人。
继金融行业之后,IT产业从20世纪后半期开始不断发展;以染色体组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也已经能够解决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的课题,在这些领域,日本显然已经落后了。我们可以找到各种原因,诸如当时的大藏省和通产省的决策不够明智、没有领导者能够开拓此类新领域,但这些领域落后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大家依然“以工业化社会的规则思考并行动”。
感想:拿到现在的中国,这种思考仍是超前的。中国目前工业社会是主流。
指南:中国必将成为看不见的活动为主流的社会,我该如何准备?培养别人不具有的能力!脱颖而出。
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非常需要使自己的肉体和精神在未知的空间经受锻炼的气魄。
感想:以不变应万变,要具有的能力是独立思考和力量!
“我别的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了这件事”——只有对这项工作如此热爱,才能够专心致志地推进事业的发展。 只要时刻铭记这一点,我们的事业必定会获得发展。
感想:对于事业全力以赴,背水一战,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力量不断前进。
在美国,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约占就业人口的70%,日本也占到了近65%。
感想:中国未来也将会这样,可以作为预测中国未来的大致方向。
要想成为新竞争地的霸主,不仅要能够抓住机会,还要有能力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佳方法让机会有可能变为现实,也就是说要在先见到的未来蓝图的基础之上构思新的事业并付诸行动。
感想:见识重要,行动更加重要。
指南:不仅要知道,更要做到!
2004年春天,在恐怖袭击独立调查委员会,即被通称为“九一一委员会”的意见听取会上,面对有人追问未能把悲剧防患于未然的责任,美国政府的有关人员回答说:“准备得非常充分。方针政策也没有错误。但威胁来自于我们背后,并且以远远超出我们所预想的速度突然降临”。这句话正表现了产业界目前面临的巨大变化。
感想:危机处理能力将是一个人的重要能力,而且将越来越重要。
CD商店的营业额尚未大幅下降,但股价已不再上涨,我们通过股票市场能够轻而易举地预见到未来。
感想:这是一种预测现有行业的方式,但也存在变数和不可靠,未来的判断和趋势是随时变化的。
首页是否能排在前三位,点击数会有天壤之别。
指南:要做就要尽量做到最好!
发行信用卡、预付卡和后付卡这三种功能兼备的银行卡,通过浮动方式的借贷卡使帐户自由组合,结算管理的摩擦便会减少。
感想:这应该是未来的方向,信用卡和借记卡结合。
针对下一代人的情况进行制度改革当然至关重要,但是国家和政府只能维持旧秩序,依靠国家和政府想办法,以使自己在新的竞争地中获得成功,抱有这种想法的人是没有资格成为商业专家的。
感想:商业专家的前瞻性是走在国家之前的。
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先见性的必要和充分条件”。作为必要和充分条件,我列举了以下四条:
明确定义事业领域(范围)。
从分析现状入手预测未来的方向,可简明扼要地阐明假想的论点,以分析其因果关系。
在可能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只精选其中的几种。在推行所选择的方案时,采取强制的方法调配人、财、物等各方面的资源。
不要迷失假说的基本方向,不要偏离原则,除非情况彻底发生变化。
指南:这种方法可以用于个人对工作的分析。
有人认为论资排辈、终身雇用、自下而上的决策、 事先采取措施都是日本式经营的特点。然而,只有部分优秀企业才实行论资排辈和终身雇用,这并不是日本经营的本质。
感想:这种情况在移动目前还是很普遍,但随着环境的变化,最终将最看重的是能力。
竞争对手是谁、如何才能获胜、为此必须做什么——看不清自己所处境况的人,他们企图从以前的事例或现有的知识中去寻求各种问题的答案。然而,任何人都不曾具有关于未曾开发的新的竞争地的知识。
指南:这是经验主义的限制。想要摆脱就得警惕经验主义对推论的影响。
此后的商业专家必须比以前更加怀疑常识,并且抛弃现有的知识,也就是坚决养成“不学习”的习惯。
感想:这里应该是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的意思。
虽然这些变化就发生在我们的眼前,但不少日本企业还是丧失了国际竞争力,这是因为它们只看到过去的荣耀和成功的经验。
感想:移动也是一样,其实做人也是一样,应该不断向新的成功发起冲击。
日本的教育不是指导人们运用自己的能力去思考事物的道理,而是让人们一味地记忆事情的结果,并通过这种教育制度,不断地培养人们服从的性格。 于是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人,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持漠不关心的态度,认为“没有办法”。
感想:中国教育也未尝不是这样,忽略了个人的思考教育。
他们认为记住便等于理解,但在作为记忆输入的瞬间,思考也便停止了。
感想:学习最重要的是思考,思考越深入,理解和记忆才能越透彻,这些都是大脑的规则。
因为我自己十分清楚,与失败相比,没有经历过失败则更加危险。
指南: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打算尝试,更加可悲,也许结果会更加不好。
如果在此过程中发现了错误,则必须让所有的一切都回归为一张白纸的状态,建立新的假说,从零开始重新思考。然而,懒于思考的人是无法否定一切的。
指南: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
只有不同的见解发生碰撞,才会有所创造。回避争论,不习惯争论,对于全球水平的专家而言,是致命的弱点。
指南:不要害怕争论!
感想:我的危机意识不够!
此后不到两年,连原有型号的 PBX(电话交换机)也被适用于IP电话的型号打败。原有型号的市场消失只是时间的问题。
感想:随着发展,基于IP功能的手机会不会成为主流?
为了使预见到的机会和事业不至于变为空想,我们必须有“自我否定”的勇气。在任何时代,最大的敌人都是自己。
指南:我自己最大的敌人也就是我自己,要不断打破过去的自己,追求进步的自己。
利库路特亲手创办了对自己的基础构成威胁的网络事业,Askul也是在否定总公司Plus之后创办的。
感想:中国移动如果否定自己的现有事业,需要创办什么?——抓住客户的心,给客户价值,让客户信任,进行在客户心中的口碑营销,这样,未来无论做什么都可以占有上风。
指南:做人也是这样,把人字写好了,把能力培养好了,把事情给做好了,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我认为现在的核心事业应该占投资的三分之一,基础的R&D(研发)占三分之一,其余的三分之一留给能够按照新大陆的规则而构思的人才。
感想:投资三大部分:1、现有竞争力;2、未来竞争力;3、新型人才、专家。
指南:对我的借鉴也是,时间投资在未来的个人竞争力上,还有人的关系上。
首先把事业的核心限定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然后向纵深发展,以使竞争对手无法模仿,这一点至关重要。
指南:对于个人竞争力也可以遵循这样的原则,锁定一个方向,不停用力,同时能够纵深发展,使其他人无法模仿。
要想在这样的时代获得成功,必须首先从虚心验证现实中的各种事实出发。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为了使自己的思想从作茧自缚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有时必须彻底放弃自己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一些东西。
指南:与时俱进,不断反省,打破陈旧的观念。
不知道答案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区分出自己能够看到的和看不到的,自己明白的和不明白的。
感想:我现在的局限是以为我看不到的就是没有的。
指南: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提醒自己存在“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这块空间。
当遇到自己所不了解的现象时,不要用以往所获得的知识和价值观做出判断,应该放弃判断,冷静地观察这种现象。
指南:这个时候应该观察,冷静的观察。
他要求在问题面前人人平等,正因为如此,每一位与会者才能够牢记自己的义务在于彻底认清问题的核心。
感想:做人做事很多时候都要基于平等的原则。
在大家的意见互相对立的情况下,每个人富于创造性的意见往往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为了找到最佳方法,我们需要反复讨论,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正是建立在反复讨论的基础之上。
感想:共同讨论找出解决方案,也就是高效能人士的前三个习惯的归纳。
不少人习惯了揣测上司的想法,以求工作符合上司的要求,通过自己公司的“游戏规则”进行交流,并安于此种状况。
指南:不要成为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没有什么价值。要做独立思考的人。
无论英文多么出色,无论怎样学习异域文化,如果不具备符合逻辑的思考方法,不进行符合逻辑的讨论,则无法获得讨论的能力。 外行依靠感情和经验,而专家至少要依靠逻辑来讨论问题。
指南:读一本逻辑学方面的书。
我再重复一遍,真正的讨论是避免不了摩擦的。 但任何人都想避免这种摩擦,这是因为观点与观点互相摩擦、交融会产生不和谐的音符。
指南:不要害怕摩擦,不要害怕争论,真理是越辩越明的。
对于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非常明确,寻找能够达到这一目的的切入点,这才是提问的关键。
感想:这是有效提问的关键:目的明确。
平时不断进行换位思考,那么无论自己被置于怎样的立场,都能够通过灵活多变的思考坦率地提出问题。不过,请不要忘记,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都有责任倾听对方的意见,并对自己的看法做出有条理的说明。
指南:倾听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被赞成还是被反对。
即使是面对基层员工,他也依然保持这种姿态,绝不回避问题,正如他所表述的那样:“对于任何事情,都必须说明得让员工能够理解。”
感想:这也是一名优秀教师所要具有的能力。
指南:表达要易于理解。
是否具备说服能力,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地展示出作为发言根据的事实。
指南:有效的支持论点的论据是说服力的关键。
参加讨论的人身份与地位各异,我们必须集中精力倾听来自各种视点与角度的意见。此时不要受“发言者是谁”的影响。养成关注“说的是什
么”的习惯至关重要。
指南:养成关注“说的是什么”的习惯相当重要。
在发言的开场白中加上“某某先生说”,比如某位学术权威、有名的经营者或公司内部的权威,此类意见中大多潜藏着某种偏见。
指南:注意不要被这种方式给忽悠了。
媒体报道的都是些偏离本质的问题,如怎样进行民营化,谁做了怎样的发言等等。
感想:其实看新闻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因为不促成思考。
反驳的目的并不在于击倒对方,而是为了加深相互之间的理解。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论证型的反驳”,指的是驳倒支撑对方主张的论据;另一种是“主张型的反驳”,指的是提出与对方的主张相反的主张。
指南:请这样认识反驳:为了加深相互之间的理解,而不是不尊重、不支持。
部分生产者的利益却会受到损害。日本政府代表的恰恰是这部分人的利益。
感想:中国政府应该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