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读100本书,大概是很多人喜欢在年初制定的计划吧。
90%的人完不成,10%的人完成了,却发现并没有什么用。
现在,信息正在以指数级的速度增加,《纽约时报》一周的信息量相当于17世纪学者毕生所能接触到的信息量总和;据统计,微信用户平均每人关注的公众号是27个,如果这27个号每天都是每天推送一篇2000字的文章,那一个用户每天单从微信端的阅读量就相当于十分之一部《红楼梦》了。
经典的书籍是被整理好的系统化知识,而在信息时代不断膨胀出的新知识,还没来得及被整理好,第一手的知识大量存在于活生生的人的脑中,存在于各种事实案例中,存在于人们在网上留下的痕迹中……
于是,也有很多厉害的大咖持反对读书的观点。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是好呢?读,还是不读?
最近,读了一本韩国作家二志成、郑会一的作品《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这本书读来很轻松,你可能觉得比起《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样的著作来说弱爆了,然而它帮我理清了到底要不要读书这个疑问。
结论是:
如果你缺乏阅读习惯,毕业以后就再也不愿意碰书了,那你必须要从读书开始训练自己,直到让读书的习惯成为一日三餐那么自然。
如果你读了很多书,却觉得好像没什么长进,那么你需要做的是,重新梳理自己到底为什么要读书,找到问题,有针对性地重新选择阅读的书籍。
如果你已经在你的专业领域博览群书了,那么你才需要先放下书本,用分享的方式把知识串起来,真正变成自己的,并加强“向人学习”的训练。
你看看身边是不是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有人热情充满行动力,有人老实可靠……有着种种优点,可是他们总是说话杂乱无章,做事不知深浅,在工作中很难站在全局考虑问题……
这些,可能都是缺乏读书基础造成的。
读书是基础,就像是过河一定要从眼前的第一块石头搬起。
你可能是个聪明人,但没有经过1年读100本书的训练,你会注意力不集中,耐力不够,缺乏主动性,难以长时间连续工作学习,总想取巧而不肯做扎实的基础训练。
无论你是从事什么工作,只要需要表达,需要沟通,那么每天读书就像是运动员必须每天训练一样,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尽管今天知识变得唾手可得,但是,
头脑中有一个书柜的人,和头脑中有一个图书馆的人,一定是不同的。
第1阶:如果你一毕业就再也不愿意碰书本了
先尝试100天读33本
100天读33本书,也就是3天读一本,直到读书像吃饭一样自然。
必须每天培养读书的习惯,为真正的读书学习打基础,搭桥、盖楼,实现自己的理想人生,这些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事情。
为了在初始阶段培养读书习惯,读什么书都可以,你会从中慢慢找到自己要探索的领域。
你不逼自己去实践,你不会知道自己能有多快,你不会知道有那么多阅读的方法和提升效率的方法,你也不会知道生活中隐藏着那么多可以利用的零碎时间。
打个比方:每天早起10分钟,晚睡10分钟,上班早到10分钟,晚走10分钟……一天1小时不就多出来了吗?
第2阶:如果你早就习惯了每天读点什么
1年读100本与你的业务有关的书
如果单纯把读书当做兴趣,那么是和看电视、玩游戏没什么两样的。
这个时候你要做的,是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持续的乱读书对你来说,意义已经不大。思想的深度,才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
比如:做到行业第一。
那么你需要用1年的时间,读100本与自己业务有关的书籍。
某个特定领域成功人士写的一本书,一般来说,有近30年的经验之谈,读完100本,就是修炼了3000年的功力。
如何操作呢?
1、每个月买10本业务领域的经典读物
2、一周读两本
3、做标记,记下自己的想法
4、重要的内容抄录或录音,反复消化吸收
5、每个周末写当周所读两本书的评论
第3阶:如果你已经读了几千本书,
却觉得人生还是那个样
请把通过读书掌握的知识教给别人
到了这个阶段,我相信你是一个天生喜欢读书的人。
可是你有没有意识到,读书可能成了你的枷锁?可能对你来说,读书是一件太舒服的事了,你迟迟不愿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所以读了这么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赶脚有木有?
要接受无止境的变化和成长的挑战,总是活在安逸的环境里,就像翅膀退化的鸟一样永远飞不起来了。
这时候你需要做的,是通过读书学习掌握的知识教给别人。
比如你可以开公众号把系统化的笔记(不能是摘抄)发出来分享,开个播客讲讲课……
当你真正开始输出的时候,你才会知道,所有的输入,没有白费。
到了这个阶段,如果再需要补充新的知识,最好是先跟人学,再跟事学,再上网找资料,最后一步,再考虑读什么书。
工作与读书发生冲突,怎么办?
你知道红皇后效应吗?
——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就要全力奔跑,要想去别的地方,就要用比现在至少快两倍的速度奔跑。
不要再犹豫是选工作,还是选读书。
当然是在勤奋工作的同时更加勤奋读书!!!!
用双倍的速度去奔跑。
-
上班时随手刷下微信,你会失去什么? | 领读《小强升职记》01
2017-05-04
-
最重要的工作,不是上司给你安排的 | 领读《小强升职记》02
2017-05-04
小A是一位心理学课程的销售顾问,负责课程的销售与推广,她也是一个2岁孩子的妈妈,因为非常喜欢心理学,未来想在这方面有所成就,所以她选择了现在这家公司。
她日常工作内容包括:运营QQ群微信群,到各个论坛发文章,吸引更多人参加课程,并在课上促单……
日复一日,她觉得自己每天花很多时间处理琐碎的事情,下班却想不起来忙了什么,这份工作也并不像自己想的那样,可以接触到很棒的老师,学很多心理学的知识,慢慢地,她感觉自己迷失了方向。
你是不是也有同样的困惑?
每天上班的时候风风火火,手边有一大堆待办的事项,还要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帮同事解决问题,你从忙碌中产生一种虚假的“成就感”,却发现时间过去了,自己根本没有什么进步。
这时候,我们需要一个工具——“四象限法则”。
这是由著名的管理学家史蒂芬·科维提出的时间管理理论,把事情按照重要和紧急程度分为四个象限:
1、重要且紧急
2、重要但不紧急
3、不重要但紧急
4、不重要且不紧急
应用这个法则,必须要打通“任督二脉”——学会评估一件事情的重要程度和紧迫程度。
一件事情的重要程度,取决于我们上一篇提到的,你的职业价值观;而一件事情的紧迫程度,取决于任务的时间底线。
如何处理四个象限的工作
-
关键还是得行动
2010-10-28
最近,看了一些关于时间管理的书,
从理论上来说,其实是大同小异的,这一本可能我们看起来会最为亲切,毕竟作者与我们的成长背景都有几分相似
可能我们在读这种书的时候都会有类似的体验,
觉得很激动,好像拿到了开启梦想的金钥匙,
就想我们在决定好好学英语的时候疯狂下订单买书,在准备学画画之前先买上一大堆工具,在这些过程中得到了好像已经拥有这个技能的满足。
最关键的,我们得从麻醉剂里走出来,
去着手完成今天的任务清单上一项小小的工作,
或者,就花上5分钟的时间去朝着自己的梦想迈上一步
-
投资之外
2010-12-30
通读一遍之后,初步发现,作者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现金流的根本原因,
并不取决于她有多么聪明,有多么幸运,有多么会投资
原因之一:强大的愿望和信念
开始便给出了有力的观点——“男人、家庭、公司或者政府都可能保障你的未来,但是却不一定指望的住。我的对策是:我不指望我无法控制的事情。”
因此,获得经济独立这件事情就变得足够重要,
“没时间”、“太麻烦”、“不会啊”……等等都是我们的头号借口,但是,这都是我们不愿去做一件事情,而伪装出的理由,只是“我不想做”的另一种表达。
比如,如果告诉你每周花三天的时间健身可以保持身材并获得健康,你肯定会找出一箩筐的借口拖延或根本不去健身,
但是,如果情况变成了——要是你每周不花三天时间去健身,就会很快患重病而死去,
相信你肯定会突破万难完成这个任务。
因此,有强大信念的支撑,本能才会逼迫自己不断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头等大事不是找时间,而是——找理由。
原因之二:吸引力法则
通常人们会使用这样的句式——“一有钱,我就。。。。。”或者“只要有空,我就。。。。”,如果使用了这样的句式,那么几乎可以肯定,这件事情一辈子都开始不了!
书里面提到,在投资的时候,不要先找钱,而是先找项目,
想象着它能给自己带来多少现金流,对它充满激情,
神奇的是,有好多次,需要的资金在最后的关口奇迹般地出现了。
这便是“吸引力法则”,
如同白日梦一般地虚拟梦想实现的状态,这样全宇宙的能量都会来帮助你。
之前看过一个用吸引力法则寻找伴侣的例子,
这位女士按照《秘密》中的吸引力法则去做,但很长之间后还是没有遇到合适的伴侣,
后来,她把自己的单人床换成了双人床,整理了自己的衣柜,腾出了一半的空间,就好像,马上就要迎接一个新人进入到自己的生活了,结果,理想的伴侣在一个星期后出现了。
原因之三:财布施
我注意到作者在筹措资金的初期,这样规划自己的月收入——
10%存到投资账户,10%存到储蓄账户,最重要的:10%用于慈善捐款
不了解作者的宗教信仰
将收入10%用于布施,刚好是伊斯兰教的教义,也是净空法师提倡我们去做的,
这样的布施方法可以量力而行,适合尘世中人。
财布施带来源源不断的投资上的幸运和现金流,或许这个是最根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