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的成本读后感
2016-04-27
这套书是一位亦师亦友的人送给我的,是罗辑思维专版,分为理性之美、成本帝国、正义有价三册。从这三册的名字上就可以直观的看出,这本书主要想表达和探讨的内容:人的理性,以及对正义的追求脱离不开成本的考量。而且层次关系也很明了:先讨论一些理性的思维,然后借由成本帝国一册传授一些经济学思维,最后从作者法律经济学专业的身份对法律和经济的结合进行探讨。
跟同事的感觉一样,对第一册有点不以为然,因为第一册有着让人感觉不太舒服的文人学究酸腐与自傲,言必称某某大咖看过我的什么怎么评论什么,某某大咖理论跟我说的异曲同工,诸如此类……而我一直以为,凡大家,从来不需要大咖权威等来自证,而是可以通过平实的叙述来感染人。
幸好从第二册开始就没有这感觉了,我也庆幸没有因为第一册的一些瑕疵就放弃。第二册最重要的部分,我感觉就是提出的A-A’思路,这也就是做一件事情时的思考方式,首先是做这件事所面临的好处与坏处,然后光有这样的分析还不够,而是要从更高的维度上去考虑:如果不做这件事,我会面临什么样的好与坏。相信这样一解释就能够明白了,尽管很简单,可是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越是细碎的事情越是难以周全考虑(从这方面讲,这也是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进行的考量吧,毕竟细碎如今晚吃刀削面还是拉面这样的事情哪值得我们耗费精力列出个123?)。不过在上周的学习中,我接触到了在这个思路之上的另一个考量之处,应该是说,位于A-A’思维逻辑的前段,那就是在考虑要不要做这件事之前,先要考虑这件事会不会成行以及对此事的看法等,而不是一上来就焦虑要不要做这件事,正所谓静观其变、谋定而后动大概说的就是如此罢!
第三册讲的则是正义有价,一看就知道,这是在讨论法律与经济学的交叉,那就是法律经济学。阐述的最重要的思想也是贯穿整套书的就是对正义的追求离不开对成本的考量,同时兼有对成本和效益二者的探讨,最重要的是,成本是一件东西多少钱,而效益是一块钱能办多少事,虽然追到单价上意义一样,可内含的追求不同,一个是在现有情况内腾挪死抠,而效益则是最大化利用资源。而且本册也对经济人假设以及自利等进行了解释,把以前我的一些偏差认知进行了更正。
这套书成为我近期读的书中描画标注最多的一套书,是有深刻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