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为父,为友,为学者——看似不相干的碎碎念
2010-01-05
初见这本书,是在一家专门卖音乐书籍的书店里。
可能是店主进货时随货搭的书,所以也不是那么重视,很随意的放在柜台上。见我拿起,店主便说,要吗,配摊卖的,要了给你打七五折。当时也只有三本了,而且书脊两端也磨得发毛卷边。我对书,是有洁癖的,不但内容要好,面相也要“眉清目秀”,否则买回去,心里会好纠结一阵子。
那天已经买了很多的书了,只是因为看到他们“楚楚可怜”地躺在柜台上,就拿起来翻了翻,发现内容还不错,对于当时快要毕业的我很有用处,并且价钱很是不贵(这点最起决定性的作用,呵呵),就挑了其中一本相貌还算端正的买下了(其实没什么可挑的,三本都差不多)。
买回去后,由于毕业前的浮躁心情,也没有认真地去读,只看了其中的几篇。
读过,心情小有复杂,感慨?郁闷?悲伤?悔意?都有一些。
我羡慕朱青生老师的学生们,他们能遇到这样的好老师,不知是多少辈子修来的福分。每篇信一个方向,事无巨细,娓娓道来,不仅有指导性的建议,还有自己亲身感受的分享。
为师,能用包容的心态对待学生,让人感到亲切,这才是名副其实的老师啊。
为父,能用对待自己孩子一般的心情对待学生,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呢?
为友,能平等地与学生交流,互通有无,这样的老师,学生们怎么会不喜欢呢?
为学者,朱老师写每封信认真的态度,让我敬佩。
说句实话,如果现在的某些老师、教授们能像朱青生老师一样,设身处地的为学生们着想,中国教育就不用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