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变成了我的“绿皮书”
2014-07-17
读这本书之前,我曾经在初中时读过一本《等你在交大》,在不久前读过一本《慢慢来,一切都还来得及》,然后读完了《挺住,意味着一切》,就想到其实很多时候,这样的书籍并不仅仅只是心灵鸡汤,在自己力不从心,思想倦怠的时候,更多的是发挥了“还魂丹”的作用。
初中没有那么的努力,所以进了一所普通的高中,高中没有那么努力,进了一所普通的大学。所以态度决定高度。人生的路就是这么的水到渠成。我一直自卑于我不是那么好看的学历背景,每每提及,都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在这个早已不以学历论成败的年纪,这个伤疤依然一碰就疼。可是疼久了就麻木了,只要不去碰触,就想着不存在。大学毕业意气风发,想着要要好好发挥专业优势,得到大城市,不说光宗耀祖,最起码也要出人头地。以为过了四六级,就可以像TVB剧里演绎的那样可以随时随地,天南海北的出差旅行,可以在大公司里,见面就说英文。以为外贸就是一份光鲜亮丽,收入不菲的工作。极尽可能的臆想。然而,仅仅坚持了大半年就不了了之。至今,仍然记得经理每次开会时,大声训斥我的神情,哪怕吃饭都不忘打击我的样子。前几天睡梦里,还想起,他曾经对我说的那些话,你敢去银泰,杭州大厦这样的地方吗?你们那里有这样的大商场吗?你每个月的工资能买得起里面一件衣服,一件化妆品吗?年少轻狂,哪能允许这样的被侮辱,被践踏。不想着改变,反倒想着逃避。
刚到杭州时,坚持每天写东西,写每天的见闻,生活的各种艰辛不易,妄想着自己功成名就之时,淡然平和的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点点滴滴。累积到快7万多字的时候。突然就删掉了。觉得自己可能一辈子就这样了。每天被领导骂,然后每天抱怨生活,希望天上掉下个大单。事实上,我现在回忆起来,都觉得自己可笑。我真的努力了吗?逛空间,耍微博,以为在外贸论坛上看到几个红人写的经历,就得到了九阴真经。不了解行业的动向,不了解产品的性能,甚至不了解做单的流程,报价,汇率计算都一塌糊涂,用拙劣稚嫩的英语写开发信,弱弱地提及自己是一个刚刚毕业的greenhand。期待着别人的同情与关注。企图用这样的方式来得到reply。现在想来,不专业的程度可见一斑。别人凭什么花大把的金钱来教一个素未谋面的freshman如何接单,如何成交。
毕业两年之后,各种激情与能量似乎就像一个泄了气的气球,慢慢就消耗殆尽了。然后到合肥之后,就想着只要能够维持温饱,只要一周有两天假。耗到待嫁的年纪,找一个相守到老的男人,虽然不能够大富大贵,但最起码一直在正常的轨道上行走。而从未意识,我行走的所见到的风景,远远要逊色于别人骑马,开车,乘飞机见到的。一旦桎梏在自己的圈子里,其实比死亡更加可怕,因为浪费了大把时间和本来可以改变的过程。 然后回到了故乡的小镇,找了份稳定踏实的每天只需要处理几封邮件的文职工作。甚至一天看完整的一部电视剧都无人理会。这样持续了大半年,有一天,我自己去超市买了一罐啤酒,找了一个无人角落开始反省,也许我不努力一辈子就只能这样了。没有目标,羡慕别人可以出国旅游,晒美照,羡慕别人紧张充实颇有成就感的工作,早上五点起,晚上一两点睡,用昂扬斗志展示自己的青春。而我呢,一旦结婚,一旦休婚嫁,产假,甚至连这样微薄薪资的工作也保不住。然后就开始嚎啕大哭。毫不夸张的讲,我甚至都被自己这样戏剧性的举动震惊了。如果不努力,我一辈子也见不到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年龄越大,活得越胆战心惊。
14年伊始的时候,抓起了断断续续的英语,坚持每天背单词。看美剧的时候,更加注意发音与音调。开始报舞蹈班,学习瑜伽,学习肚皮,学习爵士,风雨无阻。甚至开始自学了日语。买了彩铅的工具,拾起儿时的兴趣。还抓紧时间学习游泳。前几天室友语重心长的说道:如果她有大把的时间绝对会考一些有用的证书,学一些更厉害的技能。言语间满满的恨铁不成钢。让我一时间无以应对。今天看到书中有一段,现在想来,愈发的令人感同身受:我们的生活在四年畸形的竞争中变成了一个方格子,每一个时间只在一个格子里,努力和大家一样站在一个格子里,不管有多么拥挤和不开心,也绝不会出挑或者转身独立独行。生活,刹那间开始充满窒息的味道,愈加让人心胸狭隘,忘乎所以,功利世俗,变得鄙夷他人,自私自私。难道这就是成长的最终归途?
上个月领导给我加薪了,虽然不多,上个月好友收到了分公司财务经理的邀约,虽然她主动拒绝了。最起码这是一种能力的认可。尽管我还是坚持学习新事物。并且毫无道理的坚持做别人眼中的异类。但最起码日子变得充实,生活充满希望,最重要的,说不定有一天,殊途同归,都会在努力之后得到自己希冀的幸福未来。这肯定是我未来日子里的绿皮书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