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之不易甚于创意
2011-03-03
这本书是大二某堂设计理论课上看的。作为一个接触平面设计仅仅4年的刚走出校门的人来说,结合书中所谈,仍然觉得有必要总结一下我对于这个行业的粗浅看法。行文基本上属于义愤填膺的口吻,鉴于言语中夹杂的诸多不淡定,诸位海涵为盼。
********************我们都是杂食动物*********************
回想自己入平面,也算是误打误撞。原本毫无概念,大一学很多二维三维等发散性思维的基础课,大二开始抓主心骨,分门别类地学(字体,插图,编排,LOGO,书籍装帧,包装,海报,VI,会展,网页......)平面设计师基本上属于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类型,国外的很多设计师也许早年从事的是与设计毫无干系的职业,在另一个看似遥远的行业打拼多年,然后突然改行。大众有时候会误解,觉得设计师大多感性,尤其需要创意,需要天马行空,一部分人甚至以为,就是平时画人体或者操作几个绘图软件的。这是我接触其他人群之后非常诧异的一点。很多狭隘的认知阻碍着创意的破土而出,不对等的利益分配,也严重制约着幼苗的成长。而其实,出色的设计师很大一部分是学理科出身。平面设计,实质上是一种理性的学科,就像是造一艘船,简单的一个螺丝钉的质量,也可能引发如泰坦尼克号一样的悲剧。这个螺丝钉,即为创意,插图,字体,编排等任一。故创意,策划,执行,宣传环环都是关键。书中所谓的独行侠也的确是现代很多著名设计师的共性:身兼设计师,插图师,编剧,文案等等。光知道有几种肉,几种做法,甚至每种做法的特点和几种做法的杂糅复合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你的客户不光有吃荤的,还有吃素的,还有荤素都吃的,还有不知道自己口味的,甚至还有付一份钱却想要满汉全席的。好玩的是,最后一种情况出现的频率往往最高。打个有趣的比喻就是:美食家首先必须懂吃,其次才是有一定的钱。而有钱,却未必能成为美食家。现实是:所谓的“满汉全席”终究没有了最具冲击力的味道,而沦为快餐大杂烩。你们在——亲手——毁掉——口感和营养价值,最最宝贵的东西,还有比这更可悲的么?有,那就是你们大多并不知道!
********************地球人火星人美女野兽和平共处*********************
CD如何平衡,能力与心态尤为关键,能否放下架子接受下属和新秀的创意,这是一个难题,大难题。大家共同做事,每个人的背景观念和喜好都不尽相同,各执己见,会完全无法共事,这个时候需要双方都海阔天空一把。找到合适的partner非常重要。每每到需要合作的课程,真的会异常辛苦,总有偷懒的,总有邀功的,最后的结局,不是姐灰心了,就是哥闹心了。往往费尽心力出来的点子也被客户轻易就否定。整个市场我们做不了主,其实也就和《如何成为插画师》中所提及的一样,需要找到合适的伯乐。遇到太多创意不被尊重从而导致执行力大大削弱的情况非常普遍。凑热闹地参加了数次海报展颁奖仪式,看了书中对于某些CD的描述,如今回想起来,觉得心情甚是复杂。难以想象这张作品最初的设计稿,以及经历的层层复杂的筛选最后得以幸存,而这个得奖的,也许是一群人,可是除却最后的领奖者,其他人,你们在哪里?合作一旦涉及到名利,那么一切就很难单纯。要创作锋芒毕露的作品,得有取舍,很多人在默默努力,也许站在台上,也许站在台下注视着自己的作品,它被肯定了,而领奖的不是你,灰心么,不平衡么?书中的CD有宽大的胸怀,我们要这个产业良性竞争,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劳动。事实上更出众的独具风格的往往是独行侠。也就是文中所提及的经常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才华横溢的人。平面设计高级论坛的时候,见了几位瑞典,波兰,香港,日本的设计师,给我印象颇深的是你们的姿态,一张张耐心地讲解自己的作品,从创意到制作,毫无保留。我想我们有幸聚在一起,是因为大家对于创意产业的热情。而非对于奖项本身或者附加利益的热情。分享是一种乐趣,包括现在,和画画圈,文学圈,音乐圈的朋友,大家有什么都毫无保留地分享,我们希望对方能更好。MR.Q是前阵子认识的一个设计师朋友,某次无奈地说:以前创作的时候,都是数月数月的通宵,每天要抽掉一条烟......然后等到他当CD了呢,由于下属的愚钝,一样一下子就fire掉,像书中那样循循善诱的CD毕竟不多,因为我们需要市场。商业是神!商业是神?!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很俗,却是真理。
********************你要做设计师,请先做大儿童*********************
创意产业是残酷的,就和时下流行的相亲市场一般,人毕竟不是古董。每天都有危机感弥漫在空气中,关于风格走向,包括时下流行的字体,创作手段,设计元素等等。而创意毕竟是主观的东西。一味迎合市场和评委,都是愚蠢的事,因为一切都在变。你的灵魂支配着作品的灵魂,你没有灵魂,一切都是扯谈。也许不急着上路,几年磨一剑,CD绝对需要有这样的修为。还有成长环境,接触的知识面,自身的知识库架构,所处的周围环境,资金,很多客观因素影响设计师。如果不认清自己,固步自封,靠山吃山,显然与坐以待毙毫无分别。每天进步一点,为人,心理,自然,甚至教育,医疗,保健等,小的进步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进行创作时,都能信手拈来成为不错的点子。这里也非常感谢毕设展时候一个朋友的一句话:要我每天记录自己的生活,自己对于人事物的看法,现在慢慢整理起来,居然感觉一切都没有白过,而是成为停留在记忆深处的自我觉悟。书中提到的“从拆毁中建立下属”的观点,我的理解是:似乎不要一直抱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爱好毫不相干,也不要惯于用一种定向思维,凡事纠结着目的,而忽视了最最重要的过程。毕竟沿途的风景不是一两张小清新老浑浊可以替代的。有些细小的点拨是来自于小我几岁的朋友。人的观念是随着年龄增长逐步保守的,30岁以后多靠判断和经验在做事,CD是什么,就是最后的统筹者,拍案者。你要做设计师,请先做大儿童,并且是真诚有主见的大儿童。
食得咸鱼抵得渴。懂得放弃,懂得尊重,心怀感恩,相信每个成功的CD或者设计师,首先都应该是个出色的成熟的 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