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风的梦想,陨落的英雄
2008-02-02
光荣与梦想,每个人心中不竭的动力,亢奋着一代中国人的神经,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走过了不平凡的路程,经济发展跨山越海,赢得核裂变式的增长。在激荡的岁月中,有那么一些企业,有那么一些企业家,他们曾经辉煌,曾经猎旗招展,曾经披靡纵横华夏…但是最终,他们却经历这些、那些的变故,而倒下。军旗不在,魂魄当存,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以其平实与朴素的笔触在其大作《大败局》I、II中,向我们诉说着那些企业与企业家的故事,他告诉我们,企业史的发展中,没有败将,每个人都将成为英雄。
两本书,19个案例,二十载荣辱沉浮,一场浮华梦想。他们是有野心的人,能做大事的人,仿佛顺应那个时代而生,他们之中有草莽英雄,也有混世魔王,当然不缺乏时代精英,天之娇子,他们的路,目的相同过程却各有千秋,但最终殊途同归,湮灭于浩荡的时代足音中,随风逝去,直到年华渐老。
在《大败局》I中,吴晓波试图给我们展示的是那些刚走出计划经济大潮中的企业家是如何崭露头角,拼杀市场的,走进庙堂,却最终跌落。那是一个混沌的年代,在市场经济刚刚觉醒的时代,只有先人一步才能走出一条宽路。在那个时候,许多企业因为广告而声明鹊起,那实在是一个让人振奋不已的岁月,一条广告只要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狠狠的砸下,就会在广袤的中国市场拉动商品的快速出货,实行高开高走,所谓“海陆空”全面出击,山东秦池、沈阳飞龙、广州太阳神、三株口服液、巨人集团、南德集团…他们攻城略地,占地为王,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在盛景繁世的眼花缭乱下,他们一时豪云冲天,气概尽显。这是一场盛宴,刚刚才从计划经济走出来的人们,在广告的狂轰滥炸之下显示出强劲的消费潜力,消费力量的喷发使得这些企业的大姥们乐不可彼,但是危机总是在最不易察觉的地方出现,庞大的广告投放需要巨额的资金来支持、庞大的营销阵营使得管理体系如同虚设、庞大的市场需求导致产品品质下降…千里之堤溃于篓蚁,于是,一次偶然的事故,或者对手的精心算计,抑或于各地政府的关系疏离,局部的事故导致全盘的崩溃,他们始料未及,牵一发而动全身,于是,这些庞大的巨无霸倒下了,一个时代的狂欢开始迈入另一个时代的盛宴,他们,有的就此悄无声息,有的则再度崛起。
个人的传奇带着斑斓的色彩,即便他们倒下,却也为后人留下谈论的话题。十年之间,一批企业倒下了,一批企业崛起了,在《大败局》II中,崛起的人物已并非草莽英雄,他们头顶祥光普照,瑞云丛生,闪着金光,似乎,从一开始,他们就注定与前一个十年的英雄们决裂:他们俗气尽无,他们自成体系;他们不玩市场,他们钟情资本;他们中有教授宋如华、发明家顾雏军、博士仰融、军医赵新先、作家吕梁以及哈佛商学院总裁班学员孙宏斌等等。
自2000年始,于2007年止,市场经济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的GDP呈直线上扬,不可抑制,这辆高速列车以超越过去的速度向前推进,于是,大戏开场,众神出窍。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的是商人一如既往的逐利天性,只是他们的天平已倾斜至资本运作的层面,不管是德隆唐万新兄弟的资本帝国,还是科龙顾雏军的格林柯尔系,或者代号K先生吕梁的翻云覆雨,他们都呈现出非同一般的资本运作能力,但最终天生的追逐利益的的欲望葬送了原本可以更加辉煌的前程,他们是幸运的,但同时又是不幸的;同样,在于政府的博弈中,胳膊是始终扭不过大腿的,广东建力宝的堕落的速度与其辉煌的速度一样快,仰融的悲情于华晨汽车对于市场控制的无能为力,铁本事件则折射出政府主导企业的双刃性;也许,对于企业的扩张,每个企业家都有着共同的愿望,但在控制力上,却有着明显的区别,TOP的宋如华葬送在疯狂的扩张中,顺驰的孙宏斌也在大肆的圈地中遭遇资金链断裂,并最终失利…恍然间,嘎然而止,但企业史仍将继续。
商场本就是逐利场、名利场、风月场,商人的天性就是赚取利润,他们越过了坎,就进入天堂;他们没有越过坎,就成为凡人,其微妙,在于天时、地利与人和。当吴晓波用平静的笔调描述完那段风波诡谲、激云层荡的岁月的时候,那些临风的英雄陨落了,一批豪杰又崛起了。倒下的企业与失利的企业家们,并没有脱离我的视线,至少,他们留下的,是一部可资借鉴与反省的企业史,并为我们所铭记,他们,都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