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给你的母校捐款吗
2010-01-10
QQ首页弹出个新闻,说中国毕业生向耶鲁大学捐款888万美金,是个开了家资本管理公司的Yale MBA毕业生,捐了耶鲁接受得最高额个人捐款。本来也没什么,就是个新闻;有意思的是顺眼看了下末尾的“读了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的小东东,看到反馈最多的“心情”居然是“愤怒”,票数是排名第二的“高兴”的7倍多。觉得挺有意思,除去那么多人都是无聊乱选的或者系统失误的原因,我在想,那么多人对此表示“愤怒”是为啥?
我想,大约是N多愤青们在感慨,中国花了那么多钱培养你成才,结果在美国佬那就读了两年的MBA,就把钱全给人家了,居然不捐给你的祖国,居然捐给那个还卖武器给台湾的恶霸,真是忘恩负义。
想起之前看的薛涌的《美国教育考察》,里面提到美国大学的经费来源。很多学校像什么哈佛耶鲁的,都是私立学校,政府拨款时很少的,但是学校对于有经济困难的学生居然还能一人给个好几万美金的奖学金,他们的经费从哪来呢。书里说,很大一部分来自企业和校友的捐赠。
企业先略去不表,看看校友个人,为啥捐款?就像这个阔绰的中国人,居然一下子捐了888万?貌似谁也没有这个义务吧?
薛涌说,美国学校选学生,看重的是他们的潜力;给学生发奖学金,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对他们的投资。学校要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要让他们觉得在这个学校的这几年学业上时有收获的,对人生是有意义的,让他们以后回想起来觉得这是人生一段美好、重要的经历,是感谢学校的投资和培养的。这样在他们有成就之后,就会想要以各种方式来回馈学校,让后来的学生也能有机会在这个学校里体验这样美好的人生。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在大学里。我想了想我的大学,我想要是我以后发达了,我会不会想给它捐款。
我想到高额的住宿费和低质量(建成后半年内天花板开始往下砸)的新宿舍;想到居然不让学生坐的连接新老校区(相距30多公里)的校车;想到偌大的新校区(面积不详,就是很大的那种)居然不让学生骑自行车(因为不便于管理?)的莫名其妙规定……
其实很多都已经忘却了,当时发的各种小牢骚。只记得日志里翻出的当年迎接新生时说的:“我只是在想,学校的领导们在骄傲于今年又收了多少个600分以上的档案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思考一下,这个学校是不是能配得上这些优异的分数,是不是能对得起对这些未来充满希望的年轻面孔。”
我的大学生活未必不美好,只是绝对与这个学校无关。
并不是牢骚其条件恶劣——我抱怨的时候我妈批评我:你这条件,比我们上大学时候好得不知道多少倍了。
然后我会回答她,你那时候上大学要交学费吗?多少钱?现在多少钱?你那时候大学毕业要找工作不?现在呢?
我想说的是,学费市场化了,但是教育服务没有。
我们的大学,不是想着对学生进行投资让学生未来有所回报;他们想到只是扩招,多招点人,多挣点钱,在这4年里,把能刮下来的钱揽足了。对学生的投资,那是越少越好,这部分成本,是要节约的。什么不能节约呢?大楼啊合并啊建国际会议中心啊什么的,这样国家才会拨更多的钱,这样才能揽到更多的学生,再挣更多的学费。至于这么多学生教得过来吗?老师够用吗?学生能学到东西吗?毕业了能找到工作吗?这都不在学校的考虑范围内。无论如何,学生还可以“被就业”嘛。对学校没什么影响。
这样的四年之后,你还想给学校捐款吗?你会不会觉得,该你得的你早拿干净了。不该你拿的也拿得差不多了。
顺便又想起前阵子北航,为了给形象工程“挑战杯”让地方,大冬天把新生搞去荒山野岭“军训”——不是说大学生就不能吃苦,吃苦也要量力而行吧,过度了就是虐待了,人家要想接受虐待自然会去考军校的——那阵子正是甲流横行,结果天寒地冻一半以上的学生感冒了,一个学生感染甲流逝世了。
我想,北航,还算是个中国较高层次的大学吧。但是,这些学生,这些因为学校的不人性不负责而生病甚至失去一个同学的学生们,他们以后会觉得学校给了他们美好的青春而馈赠学校吗?我觉得更大的可能性是他们对学弟学妹说:不想受虐的话,千万别来我们学校。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选择面可能还太窄,家里穷就上不了大学,家里砸锅卖铁供出来,以为大学能改变命运,出来才发现工资还不起助学贷款;好大学更是垄断更多的教育资源,能进去就是光荣,还敢有什么其他的要求。
但是所谓开放,垄断的教育资源终归要面临竞争。竞争的结果是比资金流失更严重的人才流失——当然,对于学校来说,人才流失毕竟是远虑,是长远利益;学校要挣钱大约才是眼前利益吧。缺乏能执行到位的政策,学校看似也没有理由涉弃眼前利益而顾及长远利益。
所以,这个耶鲁毕业生,将“另外一部分作为奖学金,提供给‘杰克逊全球事务学院’国际关系计划项目,以及资助耶鲁各种和中国有关的活动。”他用实际行动对中国的学弟学妹说,来耶鲁读书吧,我给你们钱。
你可以说他“不爱国”,但是有恩报恩,人家对你好让你开心了,你就想对他好,这毕竟是人类的本能反应。让学生感恩到捐888万,估计中国学生没几个知道是啥感受。
本质问题不解决,你“愤怒”,也没有用;换你,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