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怦然心动
2016-05-02
所有的器官中,“心”最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用语中。即便中学时的生物常识已经足以让我们知道这是个有关血液循环的器官,却不妨碍我们在各种情绪之中真实地感受到它——除非不适,否则我并不清楚自己肺、肾和肠胃的存在,但却可以随时触碰心脏的跳动;甚至某些时候,它会以剧烈的碰撞声昭示着原本来自脑垂体的波动,无人可以避免。
心脏这样一个存在感十足的器官,却是外科手术中最后的禁地。19世纪,腹腔里的各种术式正在不断走向规范,而最早拯救先心病患儿的BT分流术竟然都没有触碰心脏本身,这既体现了发明者的伟大,更说明了当时局限到了何等地步。
而《心外传奇》这本书,便从这时候开始娓娓道来:二战时期的医生需要不断从心脏中取出弹片,缝合手术难点多多;17世纪发现血液循环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可靠的应用,甚至因胡乱输血出现了许多伤亡,直到发现血型,我们才有了稳定的输血术。现在则出现了人工血液透析。都知道做手术需要止血保证视野,那么心脏怎么办?20世纪中叶,有医生尝试了低温手段,终于开始了心内直视手术。心电图仪、X射线机、起搏器,猜猜看发明时代谁先谁后?心脏移植手术与人工心脏等最前沿的科技,又将让我们可以期待怎样的未来?
本书以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了三百年来人类为此付出的不懈努力,让并非医学专业的人得以一窥门径。但也有一些地方对术语解释得不够详细,缺乏医学常识的人读起来或许会有一点不顺利。不过总体而言,流畅度在我的接受范围内。毕竟,这是学科史介绍,更是科普读物。
和许多学科史相同的是,我都在其中看到人类历代前行的蹒跚与坚定,这正是人类的渺小与伟大之所在。而与绝大多数学科史不同的是,医学史让人看到更多的悲悯,看到人类在苦难之中的挣扎,这要比天文学史或数学史带给人的超脱震撼更多一些真实具体的感触——我不敢说我懂得艺术史上灵感迸发的瞬间,但医学史上许多重要的时刻,我们的一生之中总有许多次感同身受,无论是悲伤还是欣慰。
不是说么,医院的墙壁比教堂聆听过更多真诚的祈祷。
某种意义上,这不是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当然,非常值得。一些浮夸的书籍喜欢借学科史的名义,耗费大量篇幅讲建筑学家的女友,化学家的情敌。但即便是严肃的写作,也可以无伤大雅地介绍阿基米德的澡盆或是居维叶的怪兽。可是我回忆了自己看过的医学史,不仅是这本《心外传奇》,还有别的几本类似书籍,都没有讲述这一类调剂气氛的绯闻轶事。毕竟,爱迪生可以实验一千次灯丝,李拉海却不敢辜负任何一条人命。
或许是因为,凝聚了太深的心血,体会过太重的心疼,经历了太多的心碎,纵然有宽广心胸,也少了些轻松心情,只留下激荡心潮。但我们,也正是在这坎坷的心路上,耕耘着属于人类文明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