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的很棒~ 翻译的很好~
2010-08-11
“生命中那些温暖、神秘的联结与网络时代那些冰冷、严谨的技术相互作用,成就了Facebook——一个成立仅6年却网聚了4亿用户的社交网站。”
三天看完了这本关于Facebook的书,有一些收获,买这本书其实是为了了解一个真实的Mark(公司的创始人),一个仅仅25岁却拥有40亿资产的人,一个荣登福布斯全球最年轻富豪榜榜首的人。
Facebook离我们更近,相比苹果、谷歌、微软的创业故事,Facebook的故事读起来就像是身边的故事一样,很简单,只是一群黑客和一群商院极客捣鼓出来的一个网站,一个关于创新、成长、引爆流行和赢得人气竞赛的故事。
以前读过HP、DELL创始的故事,几乎都是以未读完告终,主要由于生硬、刻板的翻译和遥远的时代背景,并不那么震撼人心的笔墨。这本书完全不同,好比读了一本《哈利波特》一样,故事的情景非常生动,人物的思想斗争也刻画地非常细腻,当然其中有作者的想象在其中照成的故事失真。不过,通篇读完,我可以负责任的说,网络时代的我们都可以拿来翻阅一下,一定会有受益。
从几个不同的视点来谈谈收获吧。
野心,你创办公司一定得有野心,只是兴趣爱好驱使是不够的,要有愿景。当Mark将泰勒的创意偷来的时候,他只是轻声地说了一句“在计算机的世界里,我才是王。”三个高调健谈的人将他们对一个交友网站的憧憬告诉身为黑客的Mark,并希望他帮忙做好编程工作,Mark口头上同意,却自己编出了另外一个网站,他清楚地知道网站本身需要的不是泰勒他们三个人,而是他,他才是主角,而网站的商业化也不是那三个人,是他的好友爱德华多。
韧性和魄力,如果当初的Mark要的是哈佛的学位的话,Facebook想必是出不来的,当他和爱德华多认定要做成一个网站的时候,一直是没日没夜的编程,书中说“时钟对他来说只是计数器,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网站访问的人数越来越多的同时,他也需要投入越来越多的时间,学业和网站只能二选一,他选择了网站。其实回顾下盖茨、乔布斯、戴尔、埃里森,他们都是在大学辍学的学生,这也折射了美国的文化,创新需要代价,美国鼓励创新。相比之下,我们的大学里,更多讨论地是升学与就业的压力,因为我们没有闲功夫去冒这个险,当然了,我们也没有资金,we are nothing!
金钱、背叛、悲情。这本书对facebook发展的故事是以时间顺序来写的,最后一节很巧合地写到最初的几个创始人(已经被Mark背叛)在舞会上碰到,爱德华多脱口而出:“对不起,打扰了。他像糊弄你们一样糊弄了我。”每个人都有野心,永远不要当别人是傻子,其实我觉得倒不是Mark的背叛,而是爱德华多的背叛,爱德华多为了完成在哈佛商学院的学业,没有一直陪在Mark身边,他一直想毕业了在全身心投入公司,但这太理想主义了,Mark在硅谷把公司做到4亿用户的这个过程,爱德华多并不在身边,是他自己选择了背叛公司,公司最需要他的时候他选择了学业,是他的背叛在先,爱德华多拥有的不在是当时在宿舍说好的30%的股票,他什么都没有了,股票被大量稀释了,VC的介入,董事会的形成,爱德华多都置身事外了。书中的悲情人物不止爱德华多一个,很多最初的创始人都一一离开了Mark,很难说谁对谁错,只能说公司要生存,这些都是值得的,在公司生存面前,如果妥协于友谊,最终都只有等死!
激情。市面上创业的书都在一味提倡创业需要激情,或许这本书给我带来最大的收获就是公司面前,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激情更多地应该是指你的恒心,至始至终都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没有放弃的念头。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如果Mark有创业想法时不是埋头编程而是一味地到处吹嘘时,我想现在的结果只能是公司死掉或者被大公司吞并,永远不要对所有人都大张旗鼓的说出你的野心,因为你会因此到处宿敌,你也会因此失去了小公司成长的机会和时间。Mark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他的沉默,没有人猜的透他的真实想法,因为他的沉默。沉默是金,确实有很大的道理包含其中。
当然了,我还是一直关注着中国的IT,虽然国内大多数是照搬,不过模仿也是需要水平的,但我还是更期待80后“京城四少”带来的惊喜,也希望看到开复老师的创新工场的产品,希望某一天能在市场上买到一本书介绍中国的“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