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之殇
2010-06-16
去年8月,我在北京中关村买了THE WORLD IS FLAT这本书,在阅读完第一章后,我带着这本书,穿越整个中国,来到广东深圳,这个我觉得最能印证世界是平的的城市,而在我阅读最后一章之前,全球化的代表企业之一富士康,有十多名员工从高楼一跃而下,成为全球化悲伤而又微不足道的注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是中国的塔利班,他们在反抗什么,但他们也不确定他们在反抗什么。
也许世界上只有三种人,一种是对全球化一无所知,一种是知道全球化正在剧烈进行,但是不知道如何从中受益,还有一种就是知道全球化正在进行并且知道如何利用它获利,可以确定的是,这三种人都不自知的融入到了全球化的进程中。
当书中的实例都来自HP, UPS, WALMART,IBM这些跨国企业的总部或者匆匆一瞥的工作区时,偏颇再所难免,作者见到的是全球化的理想一面,这某种程度上也许是美国人的思想,全球化这么好,为什么还有人拒绝全球化?当作者谴责穆斯林国家只会沉浸于过去而不思展望未来,我已经觉得,这是一本美国人写给美国人看的书,这本书强化了美国人心中的全球化,引申出美国人有可能面对的问题,提供了给美国人参考的解决思路。
书中提到了全球化的三个要素: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平合理的教育体系,高效合理的政府管理,而在当今的地球上,能够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国家又有多少?当那些不达标的国家或经济体被卷裹到全球化的进程里面时,畸形的发展可以说是在所难免,而当今的中国,或微缩到深圳的富士康,也许是最生动的实例。
富士康是全球化的典型代表,苹果把生产任务outsourcing给它,为的就是减少生产成本,这样苹果的顾客能够享受到全球化的便利,一台做工精美的苹果手机只需要200多美元,而在中国的这一边,上有减少成本的利益驱动,下有政府监管的缺位,他们每周工作60个小时以上,换取每月300美金的薪水,他们只是Supply-Chaining上卑微的螺丝。
富士康对我而言,是真实的地狱景象,每个人穿一样的衣服,在巨大的厂区里,日复一日的做同样的工作,甚至住在同一宿舍的人也互相不认识。曾经看一篇报道,一位女工说,她有时候希望零件能从流水线上掉下来,这样她能弯腰去捡,这对麻木的身体是一种放松。
而最令人悲哀的是,富士康在制造业密集的广东,员工的生活条件与工资水平,仍然属于较高水平。
画饼不能充饥,望梅也不能真的止渴。无论托马斯•弗里德曼把全球化的美景描绘得如何天花乱坠,当我们不能从全球化中受益时,我们就有理由质疑它或者要求改变全球化的方式,基地组织会通过互联网协调合作,美国人的工作也许会被工资要求更低的印度人取代,但是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远不止此,它无法被准确估计,因为在很多地方,受害者不能发声,他们没有托马斯•弗里德曼那样妙笔生花的文笔,描绘不出资本全球化之殇。
我不是反对全球化,再说反对也没有用,我只是怀疑其游戏规则,怀疑其辉煌的金字塔底部,是否流淌着无辜者的鲜血。
我觉得,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是为了人类有更幸福的生活,但是现在环顾四周,经济发展成为最高的宗教信仰,每个人都在跌跌撞撞的挤一趟不知开往何方的列车,来不及停下来想一想,这真的是我们需要的生活?
里面一些印象深刻的话:
Make a history or become history
好的教育制度,应该是给予对的教育,而不是更多的教育。
麦当劳理论:当两个国家都拥有麦当劳,他们发生战争的几率将大大降低。
石油理论:如果一个国家石油资源过于丰厚,它将缺乏动力去进行其他经济活动,从而导致极权和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