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盖尔
2010-03-20
忽然想写篇东西,侃侃最近自己的读书心得。所以假借梁文道书名,攒文一篇,随性所致。
最近,我迷上了英伦小说,简单说是麦克•盖尔的小说。其实我和盖尔的书说来有缘。去年某天我在书城四处瞎逛,只为寻觅几本闲书,好把购书卡里的钱,在年底花完,不至于作废。在外国文学区,随手拿起一本盖尔的《分手清单》,便决定买下。其实那时候,我只在豆瓣上被书名吸引,至于里面讲的什么一概不知。然后这书就被我和一大堆传记,米兰•昆德拉文集买回了家。就这样,这书在我的书架上落了几乎4个月的灰,半个月前因为无聊,才又拿起。可上手读来,却爱不释手,一瞬间找回了初中时,那种如饥似渴的阅读快感。马上又买了他另外两本小说,《失恋纪念日》和《暧昧纯友谊》。
译者吧盖尔的小说定义为男性自白文学,但我个人却觉得,盖尔的小说更有趣的创造是,开创了一种片段式的小说阅读体验。他总是按时间和蒙太奇式的镜头感,把叙述分为无数个片段。这样读来脉络清晰,又可以随时放下,而不会遗忘情节。他的小说很适合那样随性而至的翻阅。你完全无法想象,村上春树那种阴郁复杂,充满了意识流和猫的小说,能以这样一种轻松的方式阅读,而这也是我爱上麦克•盖尔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他的确清晰的剖析了,男人在爱情里的,所有自我退缩与决绝勇气。我清晰的记得那个凌晨3点的阅读灯下,我一气读完了他的成名作——《失恋纪念日》后。我忽然会心的笑了,我忽然想大声的对着夜空喊叫:“我自由了。”我终于明了上段爱情中一直困扰我的疑问:为何我们会无法走下去?一如书中的威尔在最后终于明白了爱丽丝才是他的那个“对的人”一样,这一刻我才清楚的知道。当初她所爱上的我,其实根本只是我那些闪光的标签,比如那个虚无的“入校专业第一,文化第一等等”。她也根本不是我那个“对的人”。我们凭着天真,在错误的关系里反复的纠缠。而我不过是比她晚些意识到这个问题罢了,或者说我也预知了这个问题,但我却坚持的相信是自己做的不够,以致最后受伤的是自己。我和他根本没有是对谁非,我们再一开始就是错位的。
我恍然顿悟的那个凌晨3点,我几乎兴奋的想冲下楼,顺着快车道奔跑。我像是那些面容稚气的高中生,在高考最后一分钟想出最后一道函数的答案。从那一刻开始,我永远的把这片该死的破乌云远远的抛在脑后。我忽然觉得盖尔的小说的确与我有缘,我想我会微笑着期待我那个,一如威尔一般的《失恋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