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科学的足迹去追寻终极的哲学
2016-06-12
连接组,这本书可以称之为自私的基因的姊妹篇,阐释大脑中神经元的连接对人类大脑储存信息、思维模式产生怎样的影响。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作者讲到,基因通过其“自私”的天性,为了获得生存繁殖的能力,控制着我们人类生物的行为。这种行为是通过潜移默化的,通过基因之间的动态博弈去实现的。读罢此书,让人感觉些许悲观。而本书作者认为:人不仅仅被基因组决定,更被连接组决定。基因组代表先天因素(nature),我们从遗传而来无法轻易改变,连接组象征后天因素(nurture),是我们在这个缤纷世界中经过武术外界信息塑造后的大脑。我们后天的经历,改变我们的神经元,进而在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
首先让我们在对连接组进一步理解:一个连接组,就是一个神经系统中各个神经之间的连接的全体。跟基因组一样,一个连接组不是一条连接,也不是很多连接,而是所有的连接。这个连接组非常复杂,也就造就了独一无二的你。神经元在任意时刻的活动,产生的电信号,化学物质,这些信息编码成了你在这一时刻的思考、情绪和感觉。心灵和思维之不同,正是因为连接组之不同。一个人的任何改变,比如提高素质,少喝点酒,或者挽救一段婚姻,其实都是对连接组的改变。连接组是由先天的基因和后天的经历共同塑造的,大脑的连接结构是我们成为我们,但反过来,我们也在影响我们的连接结构。
本书四部分结构,先破后立,深入探讨,最后抛出一连串的问题,将读者引向终极的哲学。
第一部分,颅相学关注与大脑的尺寸、区域的划分,认为不同的尺寸思维、智商不同,不同区域部分,分管着不同的功能。但作者认为,这些假设结论存在统计学上的偏差,统计学是根据有限个体的案例统计,观察到两个现象的相关性关系,就得出了结论。这种结论不涉及本质原因,尺寸和区域的结论是比较容易找出反例的。
第二部分,作者开始论述,其比较认可的解释大脑内部是如何工作的,如何产生思想的学说——连接主义。脑区不是一个基本单位,而是一个由大量神经元组成的复杂网络。这个网络的众多连接,使其中的神经元产生复杂的活动模式,而我们的思想和感觉就蕴含在这些模式当中。经历可以影响这些连接的组织结构,因而催生学习和记忆。
第三部分,补充论述,大脑神经元的连接还受基因的影响,论证就比较充分。你之所以为你,不只是你的基因组还有你的连接组。
第四部分,连接组学,过往的发展、研究成果。作者已经开发了一些新的技术,怎样去运用到连接组的研究中。比如,类似于颅相学那样,根据连接组,将大脑分成不同的区域,类似植物学家将树木分类那样,将海量的神经元分成不同的类型。我们去看清楚弄明白连接组的构成,然后在解码连接组,读取蕴含在其中的记忆。有了这些知识后,我们就可以对连接组进行:重新赋权,重新连接、重新连线、重新生成,训练我们的行为和思维,让学习和记忆变得更加高效。
第五部分,作者将连接组学,推到逻辑的极限,带我们去思考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超人类主义”找出一套改善人类命运的方案,可行吗?低温将人体冷冻,期待他们复活,可以吗?把你的思维移植到计算机网络中,脱离肉体而存在,你是否不朽?我们用大脑创造出科技,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们的大脑。
圣经说,上帝按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类。费尔巴哈说,人类按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超人类主义者说,人类终将把自己改造成为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