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瞬心惊让我回到人间——说点不重要的剧透
2010-08-06
《死者在说话》,这个题目很有意思,作者已经死了,但他的书还可以说话,在他的书里,那些死去的人,那些亡灵的骨骸,还能说话……
真有意思。生死这么大的命题,想破头也想不出为什么,但可以用司法鉴证这么科技的角度来作出客观分析。
看书的时候我挺投入的,无论是作者自己的经历,还是他笔下那些死者的故事,和很多人波澜不惊的日常生活相去甚远,让人感觉那么新鲜。
但是,合上书,它们仿佛就是另一个世界里的东西了。故事,都是故事:一个法医人类学家的成长,那是故事;遥远的美国有一期诡谲的凶案,那是故事;秘鲁的前征服者,俄国的末代沙皇……都是故事里的人,故事里的事。虽然我知道他们是真实的,作者生动的笔触也能让人身临其境,但仍觉得隔着些什么,好像只是在看一场精彩电影的感觉。对,这电影里有个很酷的法医,他很专业地拨弄那些骨头,揭开它们主人的故事。是不是能让凶杀案件的死者瞑目,凶犯落网,对我来说并不重要。不是吗?我偏向技术流,并不太关心故事,法医怎么做才能找出事件的真相,这才是我关心的。看电影时我们看不到技术难题是怎样被解决的,因为主角们在编剧大人的安排下当个天才也不是难事,几个镜头切换,一些气氛渲染,三下五除二,好,这案子解决了!君不见神探福山雅治伽利略就是这么拉风么,这日剧当年可让我大觉不过瘾。
撇开书里插页中的那些图片不说,它在文字上也很是从技术层面让我感到真实。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比如它讲尸体火化的过程,正好刚在开心网看到一个转帖,用了一些图片试图让人来开开眼界,但和书里那些绘声绘色的文字相比,就简陋太多了。
爱看故事,但更在乎技术,在乎强悍的真实性。就这样,在虚幻的看故事和真实地睇真点的快感中,俨然世外高人地一路看了下去,直到——我看到一个书里面最新鲜的死人的出现——
那就是,在作者写书时,甚至在去年都还是个大活人的——MJ。
MJ是我很有好感的名人,但重要的不是因为他是名人。大众传媒的力量的确强大,让我感受到了去年MJ去世的真实性和影响力,而后他也很不幸地要被尸检,也当了个很多人希望他能说话的死人。《死者在说话》当然没有让MJ说话,我看到的是,当时是活人的MJ(这个我去年得知,建立过neverland的、一片童心的MJ),引发了书里一段小插曲——不知为何,他想要收藏“象人”的头骨(“象人”遗骨正是作者当时的研究对象)……
——读书至此,竟然停下来怔住了。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对,首先就是类似这样的一个闪念。
就在那个瞬间,感到书里的世界近在眼前。
这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