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惯性,没有Loser
2011-03-11
今天看杂志,介绍了最近红透美国的“虎妈”,顶踩各半,看这个架势,看得见的将来野火蔓延到中国那是必然。其他没多想,就编辑的一句话,让我觉得有意思。他说,在美国乃至西方的眼里,违背自己的本意,活得很纠结的人,不管取得多大成就,不过就是一个“loser";而在中国,只有无法适应这个残酷竞争社会并被淘汰的人才被叫做“Loser",顺便问上了一句,智慧的读者们会认同哪一个观点。
小心啊,有陷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讨厌做“艰难的决定”。所以,企鹅和一圈我都留着,用是咱们的权利,服务是你们义务,凭什么听你们一己私欲、一时义气就把义务的手深入我们的权利范畴。事实证明,不过是两个貌似成年人玩的一次幼稚游戏。看来成熟与否还真的不能用金钱和年龄来衡量。
上面的问题无疑也是个陷阱,尤其引诱那些固守中国生存法则的人,会颇受肯定地继续坚持下去;也让向往美国或者西方世界的人们开始打鼓,难道美国的月亮也不园,那去哪里?月球?更不圆了啊,全是坑。其实,之所以有上面的问题,不过是非A即B的惯性思维造成的。人们似乎总在找一个以为安全的一成不变的一劳永逸到死不用操劳的生活模版劳动榜样,这样,就不用再事事都思考,步步都小心,只需要顺势抬脚给力向前再抬脚再给力再向前,如此下去安全又省心。当然引诱的前提是前景一定要风光明媚才够吸引。以前美国的自在、活泼、潇洒、人性让那些认为生活得压抑、古板、拘谨的中国人垂涎三尺,美国生活方式成了金灿灿的海市蜃楼,苦耕到晚,留着泪,摸一把,聊以慰籍。这个没问题,毕竟某人说没有理想的人生是没有希望的人生嘛。某人是某人?就是某人咯。但问题是,金融海啸骤然间美国吹成了塞外沙漠,金色还是金色,抹上一把不是金粉而是黄沙。于是,华裔虎妈在美国横空出货,大棒之下“喝”出了两个优秀的女儿,美国震惊,中国欣喜。美国媒体震惊她教育的“非人性”,中国媒体叫嚣原来我们的模式这么管用,是不是不要羡慕只需固守?又是到了做选择题的时候了,说吧你选哪种教育模式,A还是C?
为什么每次都只给两个答案?为什么每次都在充满变数的问题上,要一个肯定的答案。世界上连两片相同的叶子都没有,那为什么要把人装进模子?为什么总是要忘记牛顿研究的是乏味的物理世界,而非鲜活人类世界,他老人家不也最终厌倦了物性的同一而转向寻求人性的多元?美国震惊中带有的反思,希望中国的欣喜中也能带点清醒,毕竟世界并非非黑即白,多年遗留的教育伤痕并不会因为美国的黄沙而消失无影。
哦,不小心又在演讲了,年纪大了记性不好,记录下来,警醒自己,啰嗦两句,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