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被遗忘的力作
2006-08-05
马小星的这本《龙:一种未明的动物》 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早有为它写点什么的打算。屈指算来已经六七年光景,仍然未能下笔。
原因有二。一则以为如此佳作无需再多罗嗦;二则数年以前该书就已经很难寻的得,竟无机会再读。单凭印象难免误导读者。谁知新世纪六个年头下来,该书也未有再版的意思,实在有些令人费解。
一本书出版之后寂寞到如此地步,实在有些匪夷所思。想来可能是一那位作者一则并非学术体制中人,严格说来不能算是学者吧,自然没有师长同僚乃至于门徒为之鼓噪;二则出版时间稍早,书界包装之风尚未成型,缺乏媒体造作也就难有眼球效应。加之本书观点以及路数和学界主流格格不入,自然也就无人问津。
尽管如此,多年下来本书的内容一直留在我脑海中,甚至于,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凸显处其写作思路的可贵。尤其是耳濡目染着周遭太多不着边际貌似公允的议论。“龙”这个话题,越来越成为信口开河,哗众取宠的大杂烩,虽学界泰斗往往亦不能免。
由于原书不在手上,只能凭记忆说说大致的内容。通过多年前一桩东北黑龙目击事件的调查,马氏提出了自己的问题——龙是否可能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生物?作出这种猜测的理由是:
1. 作为古来文献中经常出现的生物形象,龙有着相对一致习性的描写,如深藏,涉水、飞腾;
2. 古代文献,特别是先秦以前的文献几乎一直将其作为真实的生物描述,并非神仙鬼怪之类;
3. 十二生肖都是人们日常生活常见的动物形象,龙似乎也没有理由例外。
马氏并没有停留于发挥敷衍假说,而是根据这些猜想,开始其考证。他查证了大量古今资料,特别是大批的方志,笔记等等。列出古今大量关于龙的目击描述,从而一个关于龙的描述结构浮现了。
1. 多雨之日,空中坠龙;
2. 龙困于陆地,大众搭棚浇水活之;
3. 雨水但兴,龙腾而去。
由这个故事叙述模式,作者考察了其生物原型。论证了这种生物不可能是已知的某些生物,如蛇、鳄鱼等。就此,作者的结论是:龙应该是一种古老的生物,由于其特殊的生活习性,随着自然环境变迁越来越希见,成为了一种未明的动物。
民国以来,以“古史辩”为代表的史学观点一般认为,龙是多种动物形象想象组合的图腾符号。其理论基础的为现代西方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几乎已经成为学界通说。近年所谓新观点不过是在此基础上的取舍而已。(映象中最近的一个似乎是何新80年代的著作。)作为学术研究,组合说的优势在于,解释力强,弱点在于几乎没有任何实证手段和本来意义上的文献支撑。几乎成为一种无法证实亦无法证伪的戏论。马氏此书的思路是从具体到一般,从田野调查到文献考证,其方法可证实、可复制、其结论可证伪。无论其结论正确与否,都是一种良好的研究范式的例子。在如是框架下,进一步进行文献考证和田野调查,将不难获得更加圆满的解释。可惜,数年下来,该书犹如泥牛入海,无声无息。书本身也成绝版,一册难求。令人不解。《龙:一种未明的动物》,就此成为了一本被遗忘的力作。
http://www.klaaswang.com/?p=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