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吸引,干货不足
2014-03-08
《大败局》这本书的意义自不必多说,概括了中国的企业家,在过去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命运的跌宕起伏、荣辱兴衰,从书名我们也可以知道,他写得更多的是这些企业家是怎样利用机遇崛起,又是怎样在一夜之间遭遇失败的。光是里面的数据以及照片,就是今后研究中国企业发展历程难得的资料。每章后面他还有相同命运企业的案例分析,这点做得非常详细而周到。
捧此书在手,看着企业家们在历史的长河中跌宕起伏,从一文不名到家财万贯,再到一无所有,作为一个旁观者,我都不禁为他们的命运扼腕叹息,一切正如《好了歌》所言: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所有的金银富贵仿佛如同过眼云烟,从来都没出现过一样。
在这里我就不想讲太多赞美的话,我只想说此书的毛病。这本书的毛病可能是国人写书的通病,而非《大败局》一书独有,那就是,文气太重,分析太弱。看完以后你除开一声叹息,感叹命运无常、岁月流转之外,就没有其他所获了,按照道理,一本经济学读物,应该让人有所获才对,为什么会这样呢?
同样是通俗的经济学读本,像《异类》、《无价》、《引爆点》之类的就没有这样的感触,而是觉得确实有所获。究其原因,我们国内的书,都在注重讲故事,在讲一个故事的同时,顺带着讲一讲理论。这样导致的结果是:虽然书非常有趣,可是却是没什么好学的。因为他的理论讲得很虚、很泛,比如一个企业为什么会倒呢?他列出来一、二、三几条,而另外一个企业为什么会倒呢?他又列出一、二、三几条。
事实上讲一个问题,只要讲他最本质、最关键的问题就好了,适当的时候应该列数据以及表格,但是此书中都没有,很多时候讲的是泛泛的道理。并且,有很多企业的毛病他其实是在不断的重复,比如“管理混乱”这个词,我就在好几个企业的案例中看到,我觉得光是“管理混乱”这个课题,他就应该将该企业的架构以列表的形式列出来,然后再指出其中的原因所在,最好能画一副正确的管理架构图,但是他没有,很多问题都在泛泛而谈。
因此看完后给人的感觉是,企业家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也不对,但是究竟要怎样做才是对?为什么?均未涉及,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错那样的错,我看关键还是因为这个企业失败了,如果这个企业成功了,可能作者还有另外一套说法,这种重结论而轻推理过程的方法论属于国人看问题的通病。
反观《异类》、《无价》、《引爆点》这类的书则全然不同,他们讲的所有的故事,都是为了证明他的理论,逻辑非常严密,适当的时候,还会列出数据和相关的实验来证明他的论点,看起来就相当过瘾,不仅有所学,并且还觉得很有趣。
也许对于《大败局》这种书来说,他写出来就是为了服务大多数群体,对于大众读者,他们讲究的是一个故事讲得够不够吸引,够不够有趣,更注重的是作者的文笔,论述故事的方式。而对于我来说,更希望在书中有所获,而不仅仅是消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