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创客学”
2013-07-20
关于这本由惠普前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的菲尔•麦肯尼所著的创新方法工具书,说实在话,对于我这计算机专业毕业、从事项目经理、关心产品经理、既曾以为自己的目标是CTO、又曾想通过MBA成为CEO的IT屌丝男来说,并没有太多的可借鉴之处。产品需求、产品创新、产品设计等内容也无法带给我创造性思维的启迪,反而因为近年来被不断繁重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失衡倒逼着寻找生活意义的缘故,我对于书中所阐述的许多方面产生了“异曲同工”之感,愿意和大家一同分享,这也算是另一种对使用该书的创新吧。
前言
“为什么你认为那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呢?”——在生活中,人们习惯活在经验当中,父母老师教导的经验、旁人过来人传授的经验,因为有着大量的经验,我们似乎忘记了自己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环顾身边朋友,有多少人在重复着父母辈们学习工作成家立业的相同轨迹,当问他们活着的目的时,无外乎是“要有更好的物质基础”、“等有钱了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大家不都是这样活着吗?你想太多了!”这些答案。为什么你认为那些别人的观点就是生活唯一正确的答案呢?
第1章 提问激发创新:这是一门技术,人人都可以熟练掌握
“想创新,就得有点‘与众不同’。当极端聪明的人拥有很强的‘认知去抑制’能力的时候,真正的天才就出现了”——如果我们每天日复一日的遵循自己曾以为“正确”或者不假思索的生活模式,那么我们永远跳不出凡庸的藩篱。如果我们一遇到生活意义这样的问题或选择时,就如果鸵鸟插地般的逃避,那么我们只能承认那些走出自己人生路的人是天才。可他的天才不是聪明绝伦,而是他能强迫自己去质疑自己的想法。
“苏格拉底式提问最简单的定义是:用一连串的提问来质疑你的观点,激发你论证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简单回答一个之前学过的‘正确’答案。——我也是在近几年才学会质疑自己,曾几何时,对于那些固有的想法是那么的笃定和理所当然,但当我在数月加班后躺在了核磁共振的那40分钟,我的信念根基被对生命的迷恋所动摇。在夜深人静时,独自躺在床上,让不断的追问来打破自己内心的迷障吧。
第2章 既定假设:突破框框,点子才会喷涌而出
“当不可能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你一定要及时认出。”——我曾经在顺境中走完了20年,那时的我是懵懂的,似乎一切只要听任安排,生活便会一帆风顺。后来我才发现,你永远无法控制生活,只能做好随时应对风浪的准备。又因着我恰好是个悲观主义者,所以很多恶劣的场面我都会在脑中YY一番,这种悲观假想的好处便在于当坏事真的发生时,你似乎不会被其打击的措手不及。不要寄希望于人生的水波不兴,恰恰是那些惊涛骇浪颠覆出了之后五光十色的斑斓彩虹。
第3章 创新抗体:创意遭遇阻力时,如何寻求帮助
“要记住,想做成事情的人是你,所以不管公平不公平,你必须要加把劲,努力争取。”——当你想走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路时,前进的阻力是巨大的,因为你不是单独一个人的存在,人们总是与身边许许多多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大家都害怕改变。什么都不变的状态也许不是最好的,但却是大家都心安理得能够接受的状态。但是,反过来一想,你的生活最终还是和你自己有着最密切联系的,因此最大的阻力其实是你自己。因为你自己的不自信,所以放大了对他人的担忧,如果你自己都不努力争取,那么还有谁来推动你的生活呢?
第4章 FIRE法则:从点子到结果的最短路径
“FIRE是聚焦(Focus)、构思(Ideation)、排序(Ranking)和执行(Execution)的字头缩写。”——其实这也是人生的几部曲。当你开始质疑那些曾经强加于你的成功目标,你就会开始学会如何聚焦于自己,发现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喜欢什么,适合什么,想要什么。此时,你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就比如我,养家糊口固然重要,但是多少算生活“够”好,钱“够”多?这就需要构思。我想要过怎样的生活,追求的那些东西那些生活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能够达到,这也需要构思。在寻找其优先级的同时也要寻找平衡。人不可能什么都要,有得必有失,为了哪些东西我可以牺牲多少的利益。最后就是执行,如果不落到实处,不自己亲自充满勇气的实践下去,那么永远只能是雾里看花的希冀,永远只能是毫无乐趣的YY。将苦逼的生活变为牛逼的生活,有时就在一念之间。
“过关筛选指的是一个点子必须要达到一轮轮预先设定的目标,也就是通过‘关卡’,才能成为真正的产品。”——有时我们可能无法一下子规划到生活的尽头,事实上也不可能,因此我们只能给自己安排短期的目标,就好比我自己,现在只是在努力发现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喜欢什么,这需要一个具体的答案,因此我在不断地思索和尝试。曾经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完成一部恢弘巨制”的目标,结果发现只是从一种苦逼转向另一种苦逼。所谓“关卡筛选的标准”,就是你能否从中真正体会到快乐和价值。
第5章 产品创新:你真的了解产品的客户群体吗?
“你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你知道客户是谁,他们为什么想要(或不想要)你给的东西。”“要想弄明白别人需要什么,想要什么,你得把自己的假设先放到一边,走出去,探索、观察、提问;你的信念哟有可能会遭到挑战,还有可能会被证明是错的,而你都得平心静气地接受。”——如果说你的人生是你的产品,那么你知道谁是“客户”吗?你猜对了,就是你自己,但是,不是你口中说出的自己,而是你内心真实的自我。你口中所描绘出的想要的生活,很多都是你不假思索地说出的别人的答案。你曾认认真真倾听过你内心的“小人”在说些什么吗?也许它对于你现在的生活很不满,那么,你是否需要静下来心,和它沟通一番,看看究竟什么才是它的真正需求?如果需求都不明确,谈何产品设计呢?你的人生又和别人有何不同呢?难道你和他人真的是相同需求的相同个体?不可能!
第6章 产品核心价值:宁选高价值,不选低价格
“产品核心价值:宁选高价值,不选低价格。”——什么是价值?价值即为你人生的意义,它是你自我需求满足的程度体现。不要用别人的成功学标准来为自己的意义下定义,野心家渴望权力、资本家渴望财富、爱情大师渴望浪漫、理想主义者渴望自由,没有一种他人的定义可以作为你衡量自己人生的标尺。什么又是价格?价格是你交换产品所要付出的代价,换句话说,就是你为你的人生所愿意做出的改变以及为此做出的努力。我们不能总躺在“舒适区”中安享现成的人生,这种低价的事毫无真正的乐趣和满足感,高价值往往就伴随着高价格,看你要把自己的人生变成廉价的地摊货还是千金难换的无价宝了。
“创意是不是你先想出来的,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先做出来。所以千万别当那种窝在酒吧里、逢人就讲‘这是我先想出来的’的人。“——你的人生既是你的产品又不是你的产品,因为它不是以售卖交换为目的的。准确的说,应该是你的艺术结晶,是你亲手设计创造并享有的成果。亦步亦趋又怎样,蹒跚学步又如何,我迄今为止仍紧跟我老婆的哲学步伐在现实与理想中挣扎,但是我自己人生的改变惟有我自己体会得到。当我在虚无中遐想着另一个平行空间里曾经不作出任何改变的我的生活时,我不寒而栗。
第7章 价值链:创客是从研发到营销的全能大师
“价值链,指的就是企业追求成功所必须的各个环节,比如产品研发、制造、营销、销售、分销等。“”关键在于,对企业来说,价值链里包含着生死攸关的原色,可绝大多数人想到创新的时候,根本不会想到它。”人生的价值链,就是指你核心价值中所包含的各项内容。就好比企业如果单纯的只盯利润,那么必然造成其短视。如果人生就图一时快乐,那么就遗漏了太多“价值链”上的内容。泰勒•本•沙哈尔在幸福心理学中借用了MPS模型,即幸福=意义(Meaning)+快乐(Pleasure)+优势(Strengths),我觉得这归纳的不错,至少普适于大多数人的核心价值。当然,细化到具体,每个人的MPS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关注你核心价值的方方面面,才能使自己更有信心去面对全新设计的人生。
第8章 头脑风暴:如何做到既高产又高效?
第9章 创新路线图:用案例说明如何制定属于你的创新体系
这两章是具体讨论如何进行创意产生的方法。我也借此机会谈谈我是如何对曾经的生活进行设计改造的。几年来,我曾一直饱受工作与生活之间失衡的困扰。当我真正开始质疑我对人生意义的看法时,我发觉自己竟然陷入了世俗怪圈中。我本希望通过“功成名就”得到满足和快乐,可是加薪和升职的快乐往往持续的时间不会超过几天,可为之付出了身体受伤害、感情受影响的代价。我重新开始为人生下定义时,才发觉工作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虽然它占据了大多数时间,但不应受限于此。我曾设想了三种方式:(1)找到最适合自己MPS的工作,从根本上改变工作内容——辞职,换工作,我选择,我想要;(2)改变对工作的认知或态度,赋予和挖掘工作中更多的快乐和意义及使命——干一行,爱一行,即使不爱,但是因为有意义而从事;(3)在工作中增加快乐和有意义的事,为工作的内容和时间做适当改变。我老婆因为比较早熟,在人生路上对自己想要的东西渐渐清晰,因此她果决的选择了第一种方式。而我,说实在的,也许仅仅是明确自己不爱什么,对于爱什么,还很难说清。因此,基于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我在综合了第二三种方式后,成就了今天的一种平衡状态:工作也许不爱,但是它对我有意义,良好的薪酬能养家糊口,所谓的社会地位和他人认可能够维系内心的部分虚荣价值感。同时,不再对“升迁加薪”看的那么重以后,加班应酬都离我而去,在工作中挤出时间去探索自己喜欢做的事(目前是了解世界历史),也因为能够保持轻松而非疲惫的心情,回到家中仍有状态看着一本又一本的书籍。
后记:想到就要做到,执行才能得到
我一直在寻找的路上,也许恰恰只做到“刚好”而非“最好”,但是能够在满足心理安全感的同时仍有心情和时间去寻找想要的东西,我已经觉得知足了。想到就要做到,也许这并非很容易,我也是在痛苦时机的推动下才改变了一些些的人生航道。虽然内外的阻力会试图将你我推回正轨,然而当你看到了前方云雾缭绕的山峰时,还怎能欺骗自己已经“会当凌绝顶”了呢?还怎能容许自己视而不见呢?也许我们很难真正从事一件产品创新的事情,但是,至少我们的人生,将由我们亲手打造!
文/卢育涛 2013.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