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与中国互联网环境相关度超低的“创业启示录”,快速略读完事
2012-07-26
如果打算在中国创业,而且是建立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话,千万别以为买到这本书就捡到了“葵花宝典”。看完后会觉得很失望,这是一本七拉八扯拼凑而成的书,也再次印证畅销书含金量往往严重偏低。
1.曹铁鸥确实对原著保持了高度的尊重,而且几乎是百分百尊重。但是这是此译本最让我觉得掉分的地方。也许是我不习惯英语的语言习惯吧,里面大多数的措辞用语都显得很牵扯,而且里面过于英文口语化的表述,让这本书在行内人看来会觉得很外行。时不时会有几个一点都不冷的冷幽默,更加让此书显得泛泛而谈。
2.Bob Walsh大叔也许是最懒的一个畅销书作者了。通书都是采访实录,未经整理就直接照搬着写下来。这在美国也许是很正常的,拿着录音笔就去采访互联网创业家,之后回来找个打字员听着录音打出来。基本上整书就是采访实录+三几句总结。关键是采访录里面N多的内容都是扯淡的说笑,不着边际的对白。
3.本书书名是《互联网……》,但是实际内容说来说去都是做Micro-ISV的一些简略过程。有两种可能:一是我们国内业界对互联网分类不清楚,总会认为像做软件的一类公司就不叫互联网公司;二是国外将产品分为Web产品与桌面产品,以此来区分是否互联网产品。
不管是哪种情况,对于国内互联网创业人士而言,帮助意义都不是很大,因为国内创业难的不是思想上的,也不是行动上的,而是行业环境、人文环境以及法律环境等客观条件上的困难。
4.本书更适合那些还没有创业打算的人来看,如果已经在创业之中的,能获得的内容将会比较少。书中详细描述了互联网(软件)行业为创业者准备的良好条件,教导我们怎么寻找创业的核心价值,如何选择创业的平台,介绍了创业公司的工具,简略说了一些融资的皮毛,还扯了一下社会化媒体,之后鼓励大家行动起来,最后是一堆成功互联网公司的访谈录……
整本书这么一看目录好像内容很充实,面面俱到,但是其实什么实际问题都无法解决。而且很多创业思维都是基于美国式的创业故事,与中国的实际相去甚远。曹铁鸥先生盛赞Bob大叔的书写得好,不知道实际上是否真的对中国互联网(软件)环境有所了解。
整书干货很少,都是泛泛而谈,每一章都会有若干个访谈录,估计都是打字员直接按照录音笔所录内容直接打出来的,没有经过什么整理,访谈过程逻辑也很乱,要看的话基本上这些访谈可以掠过,直接看每章小结。
5.本书基本上重点是放在介绍各种各样的收费工具之上,这也是我说的与中国国情不符的一个论据。书中介绍了很多创业工具,这些工具确实都是很不错的工具,但是坦白说,如果真有中国互联网公司购买这些工具来用,那这些费用就基本上足够一个初创的小产品两三年的运营费用了。Bob大叔多次强调不是卖广告,但是读完之后就会自然而然觉得他主要目的就是帮助推广这些收费工具。整本书俨然软文全集。
6.吐槽虽然很多,但依然还是有几点值得学习的:
(1)随手带着一本“行动笔记”,把自己所见所想及时记录,尽快去尝试,尽快去实施。很多时候,灵感随时来,但转身即忘。
(2)要关注开源代码的法律许可。虽然目前国内同行都不怎么重视这些,但早晚会走向规范化的,如果是现在才开始创业,那就不如用最规范的方法,规规矩矩地走好每一步。
(3)从创立之初就做好会计工作,关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等报表,正确地组织公司,让标准的商业运作模式落实到位。这对融资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从第一天开始就单独记录公司的支出,将公司财务与个人财务分清楚。保证现金流为正。
(5)写好创业博客。
(6)把握好产品最重要的三个要素:信誉、相关价值和明确的服务内容。给潜在的客户一个关注自己产品的理由。也就是周鸿祎所说的,用一句话中就把自己的产品描述清楚。这三个要素要体现在自己产品网站的首页上。
(7)做好内部行动计划,坚持每周做进度报告,对于互联网创业而言,时间比其他一切资源都更宝贵。因此控制好时间进度,做好时间评估,将提高效率,跑得比别人更快。
好,就这些了,觉得再也写不出更多的东西来了,因为这书确实不能给我带来多少有价值的内容。
仅供参考。每个人都是基于自己既有的阅历与经验去看待事物的,所以也许你看到的是不同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