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免费
2014-03-09
真正意义上的免费是购买者不花费任何形式的机会成本而获得了利益。如果一种形式的免费又要以另外一种形式的付费还回去,免费就是假免费了。如果用张三为李四买单,未来为现在买单,商品彼此买单来解释免费,免费就是成本转移的循环支付,真收费、假免费的诡计营销罢了。
真正的免费不在于用零价格获得一个商品,而在于是否从一个商品里获得了不支付成本的利益。免费的本质不在于一个商品的零价格,而在于它能否低于正常的市场价格,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低于平均成本获得竞争优势。比方一斤五个桃子的市场价为五元,顾客用四元购得,相当于其中一个桃子是免费的。这和一斤桃子完全免费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免费的计算单位不同。
两种商业模式可以做到真正的免费而赢利:一是生产者不花成本生产,全免费不亏,部分免费赢利;一是通过资源整合创造新价值,免费用新价值支付,只要新价值足够大,全部免费也能赢利。
复制的追加成本即边际成本永远为零,随加盟店数量的不断增加,其初始固定成本越分摊越薄,几近于零。加盟费为零不亏,不为零有赚。一切无形资产如知识、信息、文化、数码、软件、模式、品牌等都有这个特点。我把这类资源即边际成本永远为零的资源定义为边际非稀缺资源。
通过寻找和利用第三方与买卖双方的价值关联,进行三方资源整合创造新价值,再实施全部免费或部分免费而赢利的商业模式,叫做1P模式。Google、“超级女声”等一切通过整合第三方而创造全部或部分免费赢利的商业模式都是1P模式。
完全免费只是价格低于平均成本的一个特例,商业模式和商业竞争不在于完全免费,而在于比竞争对手的产品哪怕免费1分钱而获得的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
交叉补贴可以有不同的作用方式:比如,用付费产品来补贴免费产品,用日后付费来补贴当前免费,由付费人群来给不付费人群提供补贴。
“原始社会”的运转模式就同克鲁泡特金《互助论》中的互助很相像,而“礼品经济”比市场资本主义离人性走得要更近一些。通过行为经济学,并引入尼克·萨博(Nick Szabo)的“心智交易成本”(mental transaction costs)概念,说明了礼品经济的重要心理基础。
在任何信息成为产品主要构成物的行业中,都会遵循学习曲线的变化规律,产品的效能在增加,而价格却在下跌。
发现商品化的信息(人人都能得到同样版本)想要变得免费,而客户定制化(你得到对你而言独特、有意义内容)的信息则想要变得昂贵。
要追踪钱的去向,你就必须转换对市场的基本认识,从认为市场是买卖双方相匹配转变为一种更为开阔的观点,即市场是多方共存的生态系统,其中只有某些方面直接进行现金交易。对此要对垄断权重新进行认识。
赢家通吃的行业从所谓的“递增收益”(increasing returns)中获利,收益递增规律认为尽管产品的固定成本(研发、工厂建设等等)可能会很高,但如果边际成本相对较低,那么产量越大,利润率越高。追求“最大化”战略的回报在于投资者的固定成本被分摊到更多的单位中,从而使得每个单位的收益都有所增加。
搭便车远称不上问题,因为大量消极顾客正是对少数做出贡献者的回报—他们被称为观众。
两个非货币因素:“注意力经济”(attention economy)和“声誉经济”(reputation economy)。
免费对应的是长尾的背面:如何大范围低成本协调(网聚人的力量),答案是资源共享,即所谓免费。从经济学角度看,就是围绕分摊初始固定成本做文章。对应到长尾曲线,就是把长尾曲线所在的横轴,当做固定成本基础投入,在多品种业务间免费、共享这一基础资源。
这里说的免费,其实有所特指,专指互联网统分双层结构—基础业务平台与增值业务双层经营—中,平台那部分资源的共享(比如腾讯的QQ、盛大和巨人网络的游戏本身、Google的搜索业务本身),而非增值(如Q币、道具)那部分的共享。
to be cou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