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与战术
2013-07-14
第一次摸着石头过河是勇气,每次都摸着石头过河是循规蹈矩,把摸着石头过河当成唯一真理就有些不思进取了。
如果士兵摸着石头过河是智慧,但领导停留在摸着石头过河将是危险,兵法大家以摸着石头过河为顶点,其兵书不读也罢。
中国古代是有些大思想家的,“孙子兵法”、“道德经”和“周易”都是高度提炼和升华后的经典。而欧美近代的实证体系也是将研究推进得更加系统、细致、精确、全面。而很可惜,中国的研究要么是亦步亦趋,要么是浮于表面。这也是中国四大发明止于娱乐和粗浅运用,却不再前进和发展,而欧美却总有突破。
有人说(甚至书中也有案例)说明形势比人强。也许,作为普通人来说,如此思考也就罢了。但作为管理者和学者而言,发展性和系统性的东西确实非常重要的。没有前瞻性和大局观的管理不是管理,只是操作。这就是战略和战术的区别。
只是中国的文化中,人情和关系的因素太过重要(相对于欧美来说),以至于人们功利地认为这是一种无往不胜的真理。于是有了很多“甄嬛传”和杜拉拉升职记。并不能说这种“术”一文不值,但过高地看待术,只会忽略“道”,迷失真正的自我。这于一般人也就罢了,放到管理者和学者角度,实在令人叹息。
案例中很多人背后形成了各自的职场哲学和手段,但很少有形成超越的视角和价值观的飞跃。如果这种管理风格成为中国的常态,是中国现状的胜利却是中国未来的失败。如果这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积累,那么中国很难是一个真正强大的团队/集团。
古语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将相之才难在哪?难在战略之观,而非战术之斗。中国企业领导者把君王术看得甚重,但是历代君王,开疆辟土的有几个?大多数无不是搞搞平衡、管控和纵横之术,能守住祖业旧基的就算不错了,更不要说抗击外敌,复国富民了。这样的不思进取的思想做企业,也不过是守业心态罢了,还将战术权谋和个人利益凌驾团队战略之上,水平和结果如何不难知道。能做一代算不错,守二代算是幸运,往复三代以上,没有些特权保证,我不敢说能长久。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个人性格上有不足,但其战略眼光却是超越常人,对事物的考察也是非常严谨周密的,以其大胆和严谨护卫西汉安宁。如果领导者不能自己拥有战略眼光,又不能用好富有战略眼光的人,甚至将权术之斗引入高堂内庭,一人之利稳定了,群体之力下降了,一时之利获得了,长远之益牺牲了,就更不要谈创新、变革、战略规划和及时调整了。
管理不是权术,战术服从战略,案例难取代系统思维和扎实功底。当管理学沦落为关系学,只是一种中国特色的悲哀罢了。平民可以不忧国,君王不可不忧;白丁可以不研究,但贤士不可以不研究;百姓可以不关心未来,领导不能不关心未来。不去设立好的机制,不去培养好的人才,不去构建好的战略,纵然是庞然大物,也不堪一击。不能说案例完全没用,但如果管理止于《找我》,还不如多读读“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