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
2007-04-06
在图书馆花一个多小时读的这本书,午后的阳光很柔和,轻轻地撒在肩上,温暖且怡人。尽管周围是管理员和一些读者喧哗的声音,但还是选择埋头于180°以外的世界。
最深的感触是作者旅行的时间是成年的十八岁,而读这本书的我马上就要十九岁了,还没有出过远门,或者还没有坐过一个小时以上的火车。要说原因,不是没有,像费用啦、安全啦什么的;然而这一切也只是个借口,我心里明白。顶羡慕她的,一个女孩子,背一个硕大的65L的背包,孤身一人,颇有点闯荡江湖的意味。文字有青春的味道,显得有些浅薄,但这并不妨碍阅读,依然能感受到旅行的气味:打零工,结识新朋友,告别,启程,写明信片……说到写明信片,其中的一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作者坐在法式建筑的邮局大厅里给朋友们写很多的明信片,那时我就在想,我会不会也有那么一天呢,哪怕只给一个人写。瑶瑶说她软弱,相形之下,我才最软弱,软弱到连出走的勇气都没有。至少她还有未来得及发生的邂逅,而自己,却连与人擦肩而过的机会都不曾拥有……
P.S.:不久后,信手翻阅北广的《鲁豫和她的同学们》时,意外看到作者瑶瑶对《180°以外》书名的解释,取意看到正规视角以外的东西,即被经验遮蔽和忽视的那一部分。特此补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