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的有无
2015-05-16
长尾的一种意义在于,大量的小众化参与,相比较过去的营销模式而言,大多数人的参与带来了不同。这里的参与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顾客的需求的多元化,另一个是满足这种需求的服务商的多元化。但这两者的结合,有一个共同的媒介就是网络,而促使人们进行这样的行为的动力也是重要的,这种动力就是对于共享的一种需要。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样一种环境下,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概念是否还会被严格的区分呢?
为什么会没有中介的假设。
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的假设是:中介是一种连接媒体,这种需要投入具体的人力的方式部分上被网络的功能所取代。我们可以举一个这样的例子,在网上找对象或许很不靠谱,但是无论成功与否,网络让两个人认识的这种功能与媒婆介绍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更广泛的连接人与人之间的媒介渠道现在开始起到中介的作用,又因为这样的一种中介作用几乎可以被认为是没有特定的一群人来负责执行的(像是,我们如果足够的时间投入的话,可以通过网上交友的方式在线谈恋爱,二专业的媒婆子的传递信息的功能实际上是大大减弱了甚至在很多条件下根本是不需要有媒婆来最初介绍两个人认识的),所以网络条件下,不需要中介。
那么没有中介意味着什么?
可以这样来设想的话,假如说知识、老师和学生这三者来进行比较的话。将知识传递给每一个人是教育的目的,那么这种目的的实现需要有一种中介的力量,这样的中介在这里很明显是老师这样的一个角色充当了。我们现在的假设是,没有中介的情况会是怎样的。很明显的是,老师这个行业没有了。为什么没有了,因为不需要了,知识和学生在这里建立起了直接的联系。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真正被取代的形式还是没有的,但趋势是明显加大的。共享性的学习大大代替了老师的职能。假如我们遇到了一定的困难的时候,我们会想到到网上去找答案而不是直接去询问老师。当然,老师本身也是推荐大家去学习网上的资源的。 现在的我们并不感到惊奇,而是将何种情况当作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了。但是,早于我们的人们见到这种方式一定会惊讶不已。因为这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当然,这样一种媒介的推动力量并不只是在网络出现之后才有的。如果我们溯源的话,在有了语言这样的一种工具后,人们就已经开始了这样的一种趋势。 问题是,网络具有独特的意义在于,海量信息获取的便利性和更有针对性。对于我们想要解决的更直接的答案,我们会得到更直接,更准确的答复。
老师(中介)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不过,“可喜”的变化是,由于来自人们的共享,一种免费的共享方式,让更多的人受益。网络提供了这样的一种媒介手段。
在学习上,是这样的一种便捷。但是,对于更多的中介形态了说,没有了这种中介意味着,我们不用将钱花在中介身上了,即便是不能绝对的免费,但是我们可以少花一部分钱还是可以的。也就是免费实现的一种基础。
厂家可以直接将货物信息在网上公布,然后通过物流配送直接送达到消费者手中。这样就省掉了货架上的成本。因为我们不用特意地去租一个地方来进行产品展示和直接宣传。
不同于这样的另外形式是,网上的很多信息由于没有了中介是可以直接实行免费的。我自由的发表一种观点,别人愿意来采用这种形式就是免费的最好表达。开源软件就是很好的例子。
网络催生的这样的实际,而且大家也是对这样的一种可实现的方式的需要。
那么对于人们来说,这种便利无疑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是:共享实质上不是利润回报,跟金钱获得是有根本的区别的。
我们是在基于一种共享的目的来进行价值的传递的。这种目的反应出来的是积极地不求回报的参与。我们得到的不是一种具体的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报酬,这种报酬应该是参与的快乐,人人分享之间的喜悦。(参考《认知盈余》关于人们参与网络活动的动机的描述的部分)
写于 14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