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问题解决者能重新定义和制定规则
2015-11-22
读完《结构思考力》,正查着书里作者提到的另一本书《困境中的决策力》时,突然看到某位读者评论的一句话,刚好很好地概括了本书给我的启发:“优秀的问题解决者能重新定义和制定规则”。
“结构思考力”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非常理性的思维,作者说本书是“用一种结构去拆解思考结构”。正如书中所提到的,我们的教育“重知识,轻思维”。以前自己读书的时候似乎并无意识于跳出课本去思考如何更好地完成课业,总之该学的学,该做的做,虽然学习的成果不差,但仅此而已。可能是自己悟性不够,但似乎也有很大原因是没有人真正来教会我们如何跳出知识本身,去调整我们的学习方法。
如果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思维”是如何运作的,就容易困在某个框架内而不自知;当能够意识到“思维”的运作方式并能积极感知和调整,便容易跳出框架,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自己,并且随意挑选适合自己的“思维模式”。
特别感谢能遇到这些讲思维和方法的书籍,让我意识到解决复杂问题可以不只是去解决问题本身,在解决问题之前我还可以灵活地选择不同的解决思路,总会有一个最适合自己、自己最擅长的解决方案。也因而能更好地避免因害怕困难的逃避心理所带来的拖延,便容易突破那层隐形的心理屏障去直面困难。当然,当已经在思考起来的时候,那也都已经不是什么困难了。
虽是私人的随性笔记,但决定运用结构思考力来总结一下我觉得本书不错的几点原因:
一、清晰易读
正如它本身所探讨的“结构思考力”的主题,本书逻辑性很强,并且在书的开头即画出结构图,思路很清晰,有说服力。且阅读起来可以速度很快但不会耽误理解,因此成就感特别强。
二、要点明确,几个重点让我感同身受,马上想运用
1.提升自己的归纳(分类)能力很重要!
归纳是横向结构的思考。不同的人有不同归纳方式,没有对错,但一次只能采用三种子顺序(时间顺序、结构顺序、重要性顺序)中的一种,避免逻辑混乱。这一点不止在思考上,在对平时的生活收纳、电脑文件的整理上也同样适用。
大脑比较容易记住三个项目,所以尽量将最后归纳的种类减到最少,方便理解和记忆。
归纳还应注意MECE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穷尽一切可能。
2.有结论才有灵魂!
目标底下应有结论支撑,没有结论就仅仅是个框架,有了结论才有灵魂。
纵向结构包含自上而下(疑问回答做分解)和自下而上(概括总结做聚合)两种方式,实际运用时往往两者结合进行思考。
确定目标后,从对方的角度设想可能存在的疑问,回答这个疑问,再设想接下去的疑问,再继续回答,直到不再有疑问为止。
在这个过程中,要得出结论就要求我们具备对各种数据和事实的观察及分析能力。
在不同的场合,我们还可以对结论进行包装,比如文章标题、每页PPT的标题都可以进行提炼和再包装,使其变得生动形象、夺人眼球、加强记忆。
3.构思时远离你的电脑!
画出结构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理清思路,充分挖掘对方需求,吸引注意力。
在工作前最好抛开电脑,用横向和纵向的思考方式,在纸上画出结构图,之后再进行工作,这样更能运筹帷幄。这种方式在设计、做PPT、写作、准备演讲稿时都能适用,延伸到解决日常问题时也可以多加尝试。
经常听人们在追求的“方法论”也许可以理解为各个领域的主流“思考结构”,掌握这种思考结构可以让人更易入门。但如果仅仅只拘泥于一种思考结构,就容易陷入思维框架中。想要突破思维壁垒,可以尝试更换不同种思考结构,不过,思考结构本身并不一定会给出标准答案,它能给到我们的是许多新的思考维度和方向。也许不同行业间的思考结构也可以互相打通,这可能会是一种不错的跨界思维。
最后说回来,为什么我对“优秀的问题解决者能重新定义和制定规则”这句话这么感同身受?其实,能够跳出问题本身从不同维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路径,本身就是一种在“重新定义和制定规则”的行为,是一种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还是山”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