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之所痛,悲之所悲
2010-07-27
整本书散发着一种哥特式的气息,一种阴冷,悲伤的感觉,总是能在阅读的过程中轻易占据整个心房。和玛格一样,读至中段,我也相信了赛琳娜的招魂术。也许是因为她表现出的真诚,也可能是出于同情其遭遇。Waters借赛琳娜之口说出了她的价值观:小菠的出嫁只是一场平凡的胜利,如同世上每一个碌碌无为的平凡之辈一样,这只让她离芸芸众生一辈更近了一步。她甚至反问玛格:我实在不明白她有什么值得你嫉妒?从来没有哪一段文字可以把这种价值观概括得如此精准,让人读至甚为震撼。
赛琳娜深处黑牢,终日面对的是四面苍白抑郁的墙,她所依靠的仅仅是过去那些相对灿烂的回忆,尽管后来读者得知那些只不过是骗人的伎俩。玛格呢,她拥有旁人所艳羡的财富。一个上流社会的淑女,人人都会这么说。就是在这样光鲜外表的包裹之下,是一个孤独甚至病态的灵魂。父亲的去世,好友的婚姻,这些都足以让她病倒。那些被逼所服的药物,母亲的苛刻,以及史蒂文和海伦的恩爱,妹妹的光彩出嫁,让她身在豪宅却与被锁于监狱无异。赛琳娜说,You are my affinity。你我原本一体,却被俗世分离。虽然这句话仅仅是她和薇格越狱阴谋中一枚棋子,但在某种意义上是正确的。因为玛格与之一样,都身处监狱。只不过玛格的监牢是无形的,而赛琳娜的,却是有形的。而似乎,玛格的那个被俗世包裹的监狱,更为黑暗。因此她说,她倒希望真的被关进梅尔监狱,省的听见身边众人的闲言碎语。人言可畏。身边的一切,似乎都在无时无刻地提醒着她:你是一个大龄却未出嫁的老处女!曾经理解她的人,父亲和海伦,死的死,散的散,留她孑然一身。所以,读者能够理解她的抑郁。她在父亲死后唯一的慰藉是文字。她喜好读书,也喜欢记日记。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她才能发泄。
玛格在心灵脆弱之时,遇到了赛琳娜,相信了她所讲的那些离奇荒诞的内容。而最终,却被她和相貌平凡手脚粗壮的薇格所骗。她被骗的,不仅仅是财产和护照这些物质上的东西,最为重要的,是她内心深处唯一的仅存的那一丝希望的光芒。在过往的白昼夜晚之中,她靠着这唯一一丝光线存过了下来,每天,做着被强迫的事,那都是因为她有精神支柱。而当这丝最后的希望之光也熄灭之时,她终于觉得累了。
我想用荡气回肠这四字来形容此书。虽然它没有荆棘之城的出彩情节,没有轻舔丝绒的光鲜华丽,但我依旧爱它。我喜欢莎拉 华特斯在这本书中所使用的那种摄人心魂的细腻描写,以及它所散发的那股浓浓的悲伤和孤寂。一本好的小说,就像一个世界,当人进入此间,便不舍离去,即使合上封面,也觉得自己的灵魂好像进入了那样一个世界中。半身就是这样一本书,至少在此书中,玛格的悲,于我,已是切肤之痛。痛之所痛,悲之所悲,这样的书,一定是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