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不能坚持学习
2010-08-15
1 学习与不学习的效果很难在短期内体现出来。我们知道,人有时很懒惰,如果一件事不是特别紧急人往往都会向后拖延。比方吃饭,人的一生中每天都有三顿饭,可是有的人很懒,到了吃饭的时间,如果不是特别饿他就会省下这一顿,只有在他饿的时候他才想起了要吃饭。而学习的一个特征就是很难在短期内看到学习的成果,只能说是量的积累会提高一些,而质的变化却是暂时看不出来的,这就导致了刚开始学习热情很高,学了两三天就开始放下了,因为没有看到自己的提高。而没学习也看不出来有什么危害,这一天我没学习而第二天我还是快乐的度过了,其实不学习的危害是日积月累的,一天两天看不出来,一月两月不明显,等到一年的时候,别人学了一年,而你却在这一年里轻松愉快的虚度了,你看看最后的结果是否明显。
2 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计划是为目标服务的,所以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依据这个计划步步为营地实现。没有计划最大的危害就是会打断学习的进度,很多额外的事会冒出来,这时就很难再回归到原先的学习进度中去了。我曾经学习很没有计划,拿过一本书学了几页,发现有的地方不懂,于是去查另一本书,而另一本书的内容又是我很感兴趣的,于是放下之前的一本开始看新的一本,这样最后由于时间的关系,既定的任务没有完成,感觉就像囫囵吞枣一般。而且有计划会让你做出不断的总结和调整,可以观察自己在哪方面不足。我想,当你一步步滴实现了自己制定的计划时,内心的成就感会持续激励你往下做的。
3 做计划固然是不错的选择,但是计划是自己制定的,所以很多人会迷失在自己的计划之中,这样计划也就是空谈了。我发现,人们往往对于外界给的强制性任务完成得很好,因为这种无形的压力会潜移默化地督促自己完成任务。比如,当考试临近时,你会高效地看书学习;当老板布置一个任务后,你会加班加点的完成。但是,这样的机会不是经常会有,那么我们能不能自己给自己创造机会呢?我们可以充当两种角色,一种是下派任务的老板角色,一种是接受任务的员工角色,就像双重人格障碍一样,不过这个只是适当地应用,我们可以自己与自己对话,从下派任务,完成任务,总结,继续下一次任务这样的循环我想应该是自己对自己强制性的一种选择,不过这个我也没实践过,我会不断探索更好的方法的。
4 给学习成果制定奖罚制度。我曾经就想过,有的人其实很不愿意做一件事,但如果答应他如果完成这件事给他怎样的奖励时,他会欣然同意。这个当然在学习上也是适用的,奖励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果偶然的机会得到别人的奖励,或是一句激励的话或是一个证书,我想学习的热情会大大提高的,但这就像强制性措施一样,只是偶然的,我们要做的,还是自己给自己的奖励。我们可以将奖励也放在计划之中,如果完成任务的话,我们就可以适度的奖励一下自己,但我觉得这个奖励最好不是让自己投入到玩之中,因为一旦投入进去,再出来学习是很难的。
5 理论结合实践。我觉得这可以解决第一个问题,而实践也是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所以实践也要放在计划之中。人们都希望自己学习到的东西能有用武之地,而不是用来留在脑中记忆的,所以当学习完一个东西时,一定要来实践一下,一是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二是增加自己的动手兴趣。比方说编程,当你学习完一个算法后,最好的方式就是用代码去实现它,并能够找到题目来练手。这时我才明白大学时的实验课是多么的有意义,可是当时没有意识到这点,都用来玩游戏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最重要的一点是其实时性,即刚学完理论马上去实践,如果中间耽搁很长时间再去实践的话,那留在脑中的残留记忆只能使你再重头看遍书了。
ps:这是我通过看书的第二章总结的,这本书提出了很多学习上的观点,很全面,不过写得不详细,需要自己领悟,另一方面是这本书繁琐的东西介绍很多,什么笔记本牌子啊,我觉得这个有悖这本书的初衷,不过还是可以拿电子版扫一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