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的制度,主观的人心
2013-12-29
我读的是kindle电子版。
每一本书的写作和出版都有其目的性,从这本书中不时出现的“货币战争”和对阴谋论的不屑等即可看出,就是为了澄清,或者说反击一直很流行的“阴谋论”,当然,作为读者,读书的过程中,我总是感觉到这是一本很仓促写出来的书。
联储的建立秉承了美国人民实用主义的精神,是基于稳定经济和金融秩序实际需要的,同时也遵循了美国一贯的分权制衡的原则。联储之前的第一、第二银行,因为战争筹款还款的需要而建立,结束使命之后也都按时关闭。联储的成立源于“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让公众逐渐意识到,放任自流式的金融市场存在很大问题”,“支持……适当监管的呼声逐渐高起来。”,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案》宣告了从制度上建立联储成为一种可能和现实的操作。
从结构上,联储由位于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局(作为联邦政府的一部分)和分散于美国不同地方的12家联邦储备银行(作为非营利机构)组成。从决策权力上,采用“7+12”的决策机制,联邦储备局的7名执行委员和12家联储的主席共同讨论后做出决策。7名执行委员的任期独立于总统任期,且由议会通过任命,12家联储内部的董事会也都分别由会员银行和储备局推举或任命。这种制度上的设计保证了决策过程中的权力制衡,使政策照顾到公众的利益。从股东上,每个地方联储辖区内的会员银行都是其股东,承担了联储一定的股份,而联储则需要履行其作为“最后贷款人(Lender of Last Resort,LOLR),”的角色与责任。
建立联储的目的在于银行监管,制度设计又使得作为央行的联储独立于政府,从而保证其决策的独立性。
“美联储通过调节联邦基金利率这种短期利率影响长期利率,然后再进一步影响家庭消费和企业投资。这种利率政策是美联储稳定经济的主要手段。”
美联储作为最后贷款人的道德风险,影子银行,QE政策,提高市场效率,多德.弗兰克法案
这本书可以帮助了解美国的银行监管体制,这种体制的来源、运作,尤其是次贷危机前后经常在电视上听到的一些金融政策的名词。但是正如作者在书里面不断强调的,美联储的政策是否能看到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情绪、预期。联储所做的,不如说是对市场预期的研究和管理。
读完全书后,我一直有一个疑问,虽然作者一直在强调,从制度设计上,不存在阴谋论的可能性。但是在全球金融体系下,联储的每一项货币政策的影响范围不仅仅局限于美国,其它国家也都会有波及,谁能保证政策背后没有一些人为的考量呢?
不管怎样,对于像我这样对联储没有概念的人,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