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与不信
2011-12-09
在大姑家看见的这本书,放在角落里,已经落了些灰了。在他最红火的时候,我没看过这本书,在它被人遗忘的时候,我发现了它,如果书会有感情,它的感情此刻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印象里隐约知道,这本书是本有争议的书。大姑看我在看这本书,也过来跟我说,这个书的作者是个骗子,大姑还有别的养生专家的书,别看这本了,别学坏了。这时我已经看了几章了,感觉内容就是讲中医的一些基础的知识,我原来也看过一些,还是稍微有点辨别能力的,我想也不至于学坏。我跟大姑说,放心吧。我用批判的眼光看。大姑笑笑,继续收拾东西去了。要走的时候,没有看完,于是把这本书借回家看。对于我这样的“文盲”来说,中医的东西是特别吸引我的,好像打开了两一扇大门。对于从小体弱多病的我来说,不用打针吃药,这事真是太好了。更何况以我们的观点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动不动就手术,切去这,换换那的,更是不孝。但是不得不说,中医治病来的太慢,西医立竿见影。像有个急病,还得看西医。但无论是急症还是调理先天的不足,养成一个良好的作息规律还是最重要的。
对于一个养生专家来说,我是真不愿意用“火”这个词。但是我不得不用,那时《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的书》卖的特别好,悟本堂看病需要排号,挂号费就2000多。一度引起了洛阳纸贵的现象。这红火的程度,如果是小女孩追星,我还能理解。如今却是追一个养生的专家。实在让我不理解。盲目的从众心理,对待事物缺乏辨别能力,一窝蜂的上。一旦辟谣了,一旦某某专家说这个张悟本是个骗子,是个骗财的假货时。温度骤冷,一棒子打死。他的任何观点都是假的,非要做出和他相反的行为才能体现出自己和这骗子的界限分明,原来奉他为神医的人,以被他看过病自豪的人,现在都不好意思提,上过当,受过骗。怕别人嘲笑他笑话他不辨真假,期待着去看但是没排上号的人,心理也暗暗庆幸,省了钱不说,还体现出自己是个明眼人,同时也有资格去嘲笑上过当的人了。这一冷一热的对比,真是戏剧性。对于老祖宗的宝贝-----中医,我们真是不了解,现在的环境也真是可怕,疾病翻着花样的更新,能治疗的方法却研究的太慢。我就是个贪生怕死的,自然对懂得生命意义的人,想健康的活,活的有质量的人是尊重的。所以,大家有病的要治病,没病的要养生。这时,中医食疗第一人出来了,不用别的,就这闪闪发光的中医,就可以遮住我这贪生的人的眼睛,我自然就信了。书的前面也确实是中医的内容,后面也确实有食疗。对于我,我想说,其中有的内容是有道理的,该信。有的内容夸张了,就怀疑的看。看什么书不都该这样吗?对于这件大红大火的事情,现在也归于平静了,只怪那一段时间涌现出太多第一人了,如果不给这个出头鸟一抢,恐怕是要把吃吐了的东西再吃回去了。
当一个新鲜的事物出现时,不妨抱着冷静的态度观望一下,不一窝蜂,也不排斥。如果是有生命力的就会百年,甚至千年,如果没有生命力的,时间就会淘汰一些东西。所以,这个推陈出新的时代,自己练就一双慧眼才是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