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在路上
2015-08-01
在这本书里,从多多身上,也从肉叔身上,看见了自己以及家庭的影子,原来那影子一直在成长。
—我的童年也曾如多多多这般带着些泥土味
“多多和吃草的牛打过招呼,追着蚂蚱跑过弯弯曲曲的田埂。他浑身冒着热气一路欢歌,把一泡尿憋到了旅行的终点。”多多沿着弯弯曲曲的田埂奔跑,和吃草的牛打招呼,在茂密的杂草从里捉蚂蚱......一张张相片,一粒粒文字,毫不犹豫地将我的童年拉回至眼前。
我的童年是在故乡度过的。夏天的午后,我戴着小花帽,有些吃力得抱着一大瓶雪碧,坐在木头板凳上,望着密绿的玉米地里劳作的爷爷奶奶。我也记得那时曾追随姐姐们去“远行”,一蹦一跳地踩在烤的发黄裂缝的泥土上,有时经过两侧树林阴翳的小径,树上不知燥热的蝉不停歇地鸣。回来的路上太渴太热了,跑到人家的西瓜地里,敲来敲去选了个上好的瓜偷到小河边的石板上,洗洗,摔裂,露出鲜红的瓜肉......后来瓜主人上门要瓜......
若不是多多,若不是肉叔的文字,我可能很久不会将童年岁月从小角落里抽出来,掸落灰尘,重新翻阅了。自从真正接触到城市文明后,我开始不自觉地排斥家乡的落后,排斥家乡的土黄和翠绿。慢慢回忆童年,并不是个倒退的过程,在这其中,我能体会到那种在田埂上奔跑、在合欢树下独坐、在院子里听飞机的自由自在和无忧无虑,我能明白让生活变得简单随意,是觅得快乐的不二法门,我能重新爱上那片广袤的土地,我能在童年的一页页间慢慢成长。
—成长中童真渐逝的悲与喜
“多多要求在这里留张影,连Pose都设计好了。这个样子的他让我有点不习惯,本想跟他商量要不换个自然点的,想想还是作罢。他一动不动等着我按下快门,凛凛望着远方,阳光耀眼。呵,他想做个少年,他已然是个少年。”
家有小弟,唤作宝宝,从他意外降生到现在6岁,我总在细心观察他的一点一滴。宝宝粘人的时候会跑上来吻我一口,毫不羞涩;他爱吃大西瓜,像小时的我一样,吃完还不忘掀起衣服,展示一下他的西瓜肚皮;某天饭桌上,宝宝冒了句“粒粒皆辛苦就是爷爷辛苦”,看着他认真地吃下饭碗里的最后一粒米,我是又惊又喜.....
.渐渐的,宝宝露出了“成长”的足迹。当有人问起他是更爱爸爸还是更爱妈妈的时候,他一改小时的回答——爸爸,转而回答“都喜欢”的时候,我开始有些忧虑。我怕你的如一粒花粉般的童心,在无意的“塑造”中被世俗经验这匹螳螂悄悄拖走......王开岭在《向儿童学习》中说道:“所谓的成熟,表面上是一种增值,但从生命美学的角度看,却实为一场减法:不断地交出与生俱来的美好元素和纯洁品质,去交换成人世界的某种逻辑、某种生存策略和实用技巧。就像一个懵懂的天使,不断地掏出衣兜里的宝石,去换取巫婆手中的玻璃球……”于是我固执地希望宝宝能保留现有的真性情和这份童真。然而我却忘了,成长,向来就是悲与喜的交杂。童真固然重要,但却并不能让你日后稳妥地生存。我既要惋惜这份童真的失落,也不能无视你一点点增添的担当。个中滋味,尝着就好,无需过多干涉。
—驶向另一条路的未知和勇气
“ 最终我做了个决定,卖掉北京的房子,举家回到了南宁,我的出发地。那时的我,虽是痛下决心,原本安稳的生活一旦动荡起来,仍有很多无法释怀的东西堵在胸口,不知何处安放。回到家,百废待兴,日子变得缓慢冗长,不见方向。”改变是不容易的,其背后要下的决心和付出的勇气不可估量。肉叔回到家乡后百废待兴的迷茫映照了正处在米字路口的我的内心。
前些天看了个记录片叫《米字方向》,讲述的是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的中国留学生在美的学习生活以及对以后发展方向的迷茫。这正是未来我所需要面对的。眼前高三即将开始,高考后能去哪所大学还是未知。我究竟是否擅长我的理想专业?我的人生方向还有些许模糊,我需要将其精确一些。所幸的是,还有时间,慢慢来,培养我上路的勇气。我感到,人生,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