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把这本《学习之道》又看了一遍。
我以前不会读书那会儿,看了很多How to books.现在想起来觉得很不好意思。但我对书的感觉慢慢好起来,也正是因为好书烂书都买,用钱堆出来的。
后来对这种讲述方法的书,会有很大的警惕心。
即使现在看来,《学习之道》仍是一本好书。不知道为什么,当读一些书的时候,我觉得那些文字很吵闹,这是我判断一本书是好和坏的基础。而阅读《学习之道》的过程我很享受,我觉得平静不急躁。作者乔希是个真诚的学习者,也真诚地剖析自己为何得以成功。
他让我确信伟大的竞技者之所以伟大,是有原因的,并不神秘。在学习上,选择相信整体理论还是渐进理论只在你自己。
乔希的一些方法,其实都是他多年来学习的自我总结,不是学术,结合他多年参加比赛的经验,阐述地很好了。自传的成分很大,和他对学习的感悟结合起来,是很合适的。
软区域,我觉得是作者很厉害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影响到我的东西为我所用。乔希举了他在下棋时如何对待周围噪音的困扰。作者这种对待困难的态度很赞。不必拘泥于具体的事情,而是必须看到发生在我们自己周围会扰乱我们的事情,接受它,面对它,想出自己的方法让它有利于你。
这和漩涡理论刚好相反。漩涡理论,提醒我们不要在发生一个错误后,陷入巨大的漩涡而走不出来,因而会有第二个,第三个错误使我们最后乱了阵脚。冷静下来,出去跑两圈,可以有很多具体的方法,直到走出漩涡。
划小圈,也作者很有好的方法,名字也有趣。
首先,什么是划小圈?有效压缩技能的在外表现形式,同时紧紧抓住技能的内在实质,慢慢的,广度变小而力量增加。作者把这描述为“划小圈”。作者以练习直拳的过程对“划小圈”这个方法进行阐释。即,出拳过程动作不大,力量不减。作者反对大而空,华而不实的动作。至于“划小圈”这个方法怎么运用,可以想一想,对一个具体的学习过程来说,它的外在形式和内在本质分别是什么。明白了这点,再努力,抓本质,并渐渐去掉外在就好。
看了大家的评论,有人觉得这本书不好,一些方法不知道怎么去实践。其实,我觉得,这就是关键的难点。实践是最不容易的部分,和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样,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一条适合自己的特色的路线。
给我提醒最大的,是作者说,这是个关注度不足的时代,有太多分散我们注意力的事情,手机,微信朋友圈,关注的公号,微博,好像都是必不可少的东西,但真的不看也不会对生活造成什么影响。手机是万恶之源啊,吵吵闹闹,信息快速流过,留不下痕迹。所以要专注,不必看着某大V发的必读书单,人生必看电影等望洋兴叹。很多书,很多电影,即使经典,也不必非要读。尤其在读书这件事情上,一言不合就开书单是最不负责任的事情。用自己的眼光去挑选自己要读的书吧。喜欢的,对自己脾气的,必须重读。唯有重读才是阅读。
学习也是。everything is nothing.我是一个对什么都好奇的人,什么也想学,什么都学不精。如乔希所说,这样就好像在浅水滩游泳,不知海底有更美的世界。
目前,目标明确了下来,暂时放下了一些方面。
愿做深度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