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没有什么值得你慌张
2016-07-17
谢谢所有的评论与点赞,撒浪嘿哟。
这本书从策划到完成横跨了1年多,离不开策划孙洛的汗水,离不开三十立铺的田聪老师和周龙老师的鼓励支持。从洛姐因为朋友圈的相关文字联系到我,问我有没有出版意向,再到辗转了两家图书公司,最后终于在今天出版上市。在此由衷感谢斯坦威图书公司的伙伴们的热情和效率。
第一本书,感恩所有!
--------------这是感恩的分割线--------------------
(其实这是一篇序言)
距今400多年的明朝万历年,有位青楼女子深知不能一生身陷烟花之地,于是很有远见的积攒了价值连城的宝物,装进百宝箱,希望寻觅到好姻缘时随他而去。没想到所托非人,在泛舟瓜州古渡时,李甲以区区千金银两将她卖给无耻贵公子,她愤然将百宝箱推入江中,自己也投江而死。她就是杜十娘。
奇葩说有一期讨论“撒娇女人是否最好命”时,辩手讲到到青楼女子的厄运是因为没有遇见良人,高晓松一语戳破真相:青楼女子的厄运往往是从遇见那个所谓的良人开始的。聪明的杜十娘懂得规划自己的人生,却把命运的转机寄托在留情青楼的男子身上,最后悲凉地离开了人世间。
越是风华绝代的女子香消玉殒,越让人感叹命运的无常。
刚烈的杜十娘,用怒沉百宝箱的壮丽一死,怒斥了命运的不公。不禁让人疑问,是不是远离了那个女性无法独立必须寄生的年代,女子的命运就不再像风里的浮萍,不由自己?
方方写过一部小说《万箭穿心》,李宝莉是文化浅薄,偏执焦虑的中年妇女,处理世事都带着市井的蛮横。面对丈夫婚外情,她愤怒粗暴地摧毁了他的前程,逼的夫死子离。尽管对儿子环抱着十万分的关爱,却得不到任何温存的回馈。女性读者不禁为之不平:这是一个大白眼狼和小白眼狼的故事。但心里也在琢磨:她的人生悲剧,很大程度也是她一手推波助澜而成。
隐忍而坚强,故事里的李宝莉和中国任何一个普通女子一样。但她并不了解自己的内心所需,并不了解婚姻伴侣的心灵世界,在中年的彷徨里和自己渴望家庭和睦,儿子孝顺的初衷背道而驰。可悲的是,在最后即将迈向孤寂落幕的辛劳晚年时,她仍然沉浸在阿q式的自我宽慰里,全然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她就像人流里盲目低着头走的那波女性,在短暂的青春光泽之后,就迈入了围绕着丈夫、围绕着儿子转的人生,却完全掌控不了家庭和亲情的走向,堕入命运的悲剧。百年后的今天,爱他们,然后成为你自己,似乎依然是个有共性的难题。
人群里,聚焦的目光往往是那些眉目如画的年轻女孩。美丽遇上青春,任性也是可以得到包容,放肆也是可以被允许的。年轻女子的美是绽放在烈日下,不需要挖掘的。
《孔雀》里那个姐姐是我很喜欢的人设。在小镇里,为自己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做尽疯狂的尝试,那份属于青春的偏执,第一次张扬的呈现在保守女性的身上,不懵懂的有力量的美,在她瞪着自行车,拉着“降落伞”的脸上一览无余。尽管最后她也成了笼中那一只目光呆滞短暂开屏的孔雀,但她的人生已经在某一刻产生了意义,这足以让当时看着电影的我为之感动。
有人说中国女性的青春尤其短暂,一过25就被称为剩女,一过35从穿衣到心态都自动往大妈靠。当年少的冲动消失之后,生活的压力全方面包裹而来,容颜消逝殆尽,女人又该如何度过家庭和事业诸事缠身的中年,皱纹满满爬上脸颊的老年呢?
在一本西班牙小说《时间的针脚》里一位传奇女子身上,我找到了答案:没有人像我的这位朋友一样,多少次被绊倒,又多少次从零开始创造自己的人生。
如果有这样的韧劲,何所谓昨日黄花,青春易老呢?
女人本来就可以如酒,越酿才越美。我很高兴,这世上的确有这样一群女子,明艳着人间,历尽挫折,却越发光鲜,她们的成长远比青涩少女时期的她们更吸引人。有一天,我突然兴起,写下他们光芒背后的涅槃,好像比他们永驻青春的外表更打动人。
祝愿看着书的你,也在不慌不忙中度过着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