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春路上,华丽奔跑
2010-09-07
说来是有些奇怪,初次见到就被吸引的并不是她的封面,而是封底。
“有一天,我会去的。”一句评论这样写着。
我想,是什么地方会让人这样热烈地向往。
纽约倾城。
封面的照片好像是在黄昏时刻拍摄的。纽约高处,满眼的高楼大厦,似乎很符合多数人对这座城市的印象。然而照片中隐隐透出来的橘色的阳光,好像又让这座钢铁城市不那么冰冷。
图配文一直是我喜爱的形式。因为图片好像从来就比文字来得更温暖暧昧。
我爱拍照片,但我并不专业。我有数码机,我有LOMO胶片机,我还有一堆曝光过度甚至黑暗模糊的照片。可是我仍然当做宝贝一一收集。相片总是对回忆最好的记录。
书中的文字不多,只在每张照片下留下一句话。一些是对场景的解释说明,一些则是作者自己在按下快门时的感受。文字细腻敏感,配上风格独特的图片,却又忽然让人觉得忧伤。
序章中的照片是沉静落寞的。白雪,水塔,灯海,橱窗模特,空地铁中的自己。他们彼此都孤独存在于这个城市。没有交集。
独自在异国生活并非是件容易的事。记得以前在MSN上这样问过英国留学的朋友,“身在Beatles的故乡感觉是否美好,”她说,“不,当你一个人步行在五点以后商店就关门结束营业的利物浦街头,看不见一个中文字的时候,竟然会连眼泪也不知去向。”
“一定有的,一定会有的。”果然,在书翻到三分之二以后她如我预期地出现了。
说到纽约怎么能缺少布鲁克林。就如作者在书中所写,“一位特别适合我的爱人”。
在十九世纪有着教堂之城昵称的神秘城区,有着沧桑华丽的百年建筑,这里的人们自由生活,这里的年轻艺术家执着坚定,这里的一切一切都吸引着青春少年,他们在这里聚集,斑驳墙上炫目凌乱的涂鸦就是他们追逐理想最华丽诡异的符号。
还有化着小丑妆的男男女女,Pell街的拉面馆,中央公园落满黄叶的小书摊,路边画着色彩满溢图画的画家,绿色的第五大道……美好的场景太多太多,让翻书的手停不下来,目不暇接。于是,我开始渐渐明白封底的那句评论。
青春的岁月好像总是过得太仓促。回过头来看总是遗憾。
不再联系的朋友,再也吃不到的零食,遗失的同学录,错过的爱情……
可我们总是不后悔的,因为年轻的日子总是阳光灿烂,世界总是无比宽广,寻梦的路总是无限延展。
因为不管怎样,我们手中总会留有华丽奔跑过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