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林普和德里
2013-07-02
这本书是达尔林普的第二本东方游记,出版于1994年。第一本《在上都》(In Xanadu)完成时,作者年仅22岁。《在上都》记录了他追随马可波罗的足迹,从耶路撒冷一路东游至蒙古的经历。作者博古通今,妙笔生花不断,初出茅庐就一鸣惊人。《精灵之城》也沿袭了《在上都》的腔调,时不时要作些“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之语。
达尔林普对东方的兴趣,大概是有点家族渊源的。据说他的父亲就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表兄弟,有心人说不定还可以从他的笔下寻找到一点布鲁姆斯伯里的余风流绪。1989年,达尔林普搬到了印度德里(但这不是他初第一次的印度之行),租住了书中那位“普林太太”的位于Nizamuddin的顶层寓所,开始了他在这座“精灵之城”的游历。本书一出版,亦是叫好声一片,之后甚至被宝莱坞改编成了一出戏。
所谓的“精灵之城”,是引用了书中那位苏菲圣人“萨都丁”的说法:“德里是个充满精灵的城市,尽管它曾经一次又一次得遭到侵略者的焚毁,千年复千年,然而这个城市还是会重建。”此“精灵”到底和《哈利波特》或《魔戒》里的欧洲精灵们有多少渊源,且待学者研究,不过Djinn(镇尼)当然是个伊斯兰概念,最出名的一位就是《一千零一夜》里的那个装在黄铜瓶子里的魔鬼。镇尼亦正亦邪,大概的确是德里这座城的最佳守护神吧。
达尔林普既有了个好书目,内容也不含糊。全书由今溯古,一个章节写一个时代,从当下的德里一直写到摩诃婆罗多的印度,中间自然绕不开德里古城历史上最重要的三个时期(个人观点而已):德里苏丹国,莫卧儿王朝,和英属印度。在达尔林普之前,已经有太多人写过这几段历史,用汗牛充栋来形容是毫不夸张,《精灵之城》薄薄一本书企图写尽德里的前世今生,实在冒险。令人不爽的是,达尔林普大概是成功了。
《精灵之城》之所以好看,恐怕是因为作者有点爱八卦,时不时就掩饰不住“白头宫女说玄宗”的爱好,恰好德里在这一方面一向毫不吝啬:各个时代不同的人事斗争,冤冤相报的仇杀,行刺,下毒,勒毙,乃至刺眼割鼻,不胜枚举。写“莫卧儿的德里”,达尔林普专挑香烟刺激的写,写舞娘和“一丝不挂的”名交际花,写奥朗则布和达拉的夺位战,最好玩的是,达尔林普甚至不辞辛劳地拜访生活在德里的阉人以飨读者。相比之下,写德里苏丹国的一章就明显黯淡了许多,尽管达尔林普显然对苏菲们兴致勃勃。
不出意外的话,达尔林普个人最着迷的,应该就是莫卧儿晚期历史。他更晚近的几本书,《白色莫卧儿》(White Mughals)以及《末代莫卧儿》(The Last Mughal)等,几乎都围绕着奥朗则布之后不断衰退的莫卧儿帝国。尤其是《末代莫卧儿》简直好看至极。2012年,他甚至参与策划了亚洲协会一个特展,名为Princes and Painters in Mughal Delhi 1707-1857,其中一篇由他本人执笔的文章写尽了巴哈杜尔二世的无奈和苍凉,简直有点为末代莫卧儿招魂的意思了。
达尔林普今年又出新书了,Return of a King: The Battle for Afghanistan。写的是1839年英国对阿富汗的侵略战争,又是很好看!不久前达尔林普还来隔壁教室作新书见面会,可惜本人泛懒病,就这样错过了和偶像见面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