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篇评论
2008-12-28
《因为女人》:阎真能否更超越一些?
肖 严
据说男人在一起聊天时,最后话题总落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二是女人。女人是男人永远的话题。女人对于男人来说,是一个说不尽的秘密。关于女人的很多小说,不是出自女人自己,而是出自男人笔下。男人对女人永远充满窥伺的欲望。男人对女人的欲望和想象,有的时候,会让女人变成天使,更多的时候,男人宁愿让女人完全沦为弱者和牺牲品。因为在这种想象当中,男人那无所不在的征服欲才会得到最大的满足。
阎真,当然就是那本著名的《沧浪之水》的作者,中南大学的文学教授,曾经在《沧浪之水》中将男人世界和男人内心那些最龌龊、最卑劣的东西赤裸裸地呈现了出来。这部小说,俨然成了中国的《人间喜剧》。池大为的形象,也可以称为中国的拉斯蒂涅。只是和巴尔扎克相比,阎真似乎太欣赏他主人公的智力和手段,欣赏他的处世哲学,欣赏他灵魂深处那些阴暗和龌龊的一切——只要能带来权力和金钱,一切都是合乎情理的。至于灵魂是否需要救赎,这个社会的黑暗是否需要得到批判,这是似乎只是巴尔扎克的责任,而不是他阎真的。《沧浪之水》由此成为很多年轻人步入社会的时候的入门必读书,自然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了。
如果说《沧浪之水》是写给那些尝到了世态炎凉滋味的男人的,那么《因为女人》似乎是专门写给容易受到情感困扰的女人的。然而,《因为女人》与其说是一部女人的书,不如说是一部男人的书。《因为女人》写的不是女人,而是男人心目中的女人。阎真将男人分做几类,没有一类是对女人有利的。女主人公柳依依生命中唯一对她没有伤害的男人,只有她自己的亲生父亲。其余所有的男人,包括初恋的情人,打工时遇上的老板,大学时追求过她的博士,大学毕业后包养了她四年的著名记者,苦苦追求了她将近十年的大学同学、也是她日后的丈夫,在健身俱乐部健身时认识的教练……所有这些男人都给她带来了不同程度和不同性质的伤害。初恋的情人,是一个具有阳光外表的花花公子,所有的心思都用在如何哄骗女孩子上床,得到她们的贞操。而对于雇佣了一批女大学生来打工的企业老板来说,这些年轻单纯的女学生在他眼里和妓女没有区别。高学历的博士,骨子里仍是庸俗、浅薄和虚荣的小男人,在女人面前,除了吹嘘和炫耀自己的学历,似乎就没有别的本事了。在社会上获得了重要声誉的记者,似乎有着更多的善心,但包养本身就是为了用柳依依的青春和美色来满足他本人的私欲,令人不解的是,阎真居然给了这位“名记”非常多的同情和赞赏,他也是书中柳依依唯一苦苦爱着的男人。那么,苦苦守候了柳依依十年的大学同学,是不是就是柳依依所最需要的那个男人呢?这个男人在阎真的笔下,是一个愚蠢潦倒的男人。柳依依只是出于无奈才嫁给了他。当日后这个男人慢慢发迹,而柳依依也年长色衰的时候,新一轮的包养和通奸又开始了。伦理和道德只不过是谎言,而家庭则成了包养和通奸的场所,成了用来掩盖夫妻互相欺骗和背叛的、不折不扣的遮羞布。
在阎真看来,婚姻就是女人命运的陷阱,女人无法通过婚姻获得幸福,婚姻只是女人通向更大不幸的必由之路。那么,没有婚姻,女人是否就能过上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呢?《因为女人》中,还有一个和柳依依形象互为补充的女强人形象——柳依依在广告公司上班时的同事和室友阿雨。阿雨和柳依依一样“看透”了男人,但是不像柳依依一样心甘情愿依附于男人,而是选择了一种从经济和社会地位上完全独立的生活方式。然而,阿雨的内心无比寂寞和空虚,对于年华逝去所带来的衰老感到恐惧,这对于女人来说是非常可怕并无法避免的事实。在阎真的笔下,女人如果没有了姿色和对付男人的头脑,几乎就无法存活。选择一种完全独立于男人之外的生活,对于女人来说就像是慢性自杀。
《沧浪之水》在未经任何宣传炒作的情况下,默默地卖出了三十万册,还不包括盗版。分析起来,阎真的小说得以畅销,至少综合了三方面因素,其一是“揭黑”。凡是那些影射官场商界、描写人情是非和世态炎凉的小说,都是大众向来最津津乐道的,《沧浪之水》是最典型的,《因为女人》中也多少涉及了一部分,只不过这种很“政治”的描写,成了女人故事的背景,从而变得更隐秘。其二,是“成长”。凡是涉及年轻人成长过程的小说,常常具有某种教科书性质的参考价值,不要说是《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这一类连地摊都少不了的畅销书,甚至连《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是因为长期以来享有“人生教科书”的美誉,因而比其他世界名著更频繁地出现在盗版书摊上。其三,是家庭伦理和情感。相比较家庭伦理和情感的小说圣手王海鸰,阎真对婚姻和爱情的冷眼观看之姿态,比王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阎真的小说虽然缺少王海鸰那样的细腻和真实,但省却了很多婆婆妈妈柴米油盐的琐碎唠叨,直奔床第,也许更适合男性读者阅读。
然而如果从比较严格的文学性上来看,阎真的小说携带了太多的观念,他的主人公向来没有面目,甚至没有具体的性格,名字是唯一的符号,这些符号的作用,只在于传达他对于人生世态的看法。如果把他的《因为女人》按照时间和章节一部分一部分地拆开,然后换上不同的名字,对情节稍加处理,便可成为一部《女性婚姻生活指南案例大全》这样的书。然而毕竟受过北大中文系的科班训练,阎真的小说在情节上比较能够把握节奏,语言也很流畅。
但与其说阎真的小说是深刻地洞察了生活,不如说是恶毒地描述了生活。与其说,阎真的小说教会年轻人去学会认识生活,不如说是让年轻人学会了憎恨和绝望。退一万步来看,即使这部小说的笔触的确伸向了世俗人生的深处,但是所触及到的也只是一个很平庸的层面。如果说这部小说有什么真正深刻的地方,那么就应该是在写到柳依依在接连遭受到爱情和婚姻的失败与打击之后,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男人和女人能够生活在一起,依靠的应该是一种依靠毅力和真诚所建构起来的亲情。而她自己由于过分处心积虑为自己谋取好处,而失去了本来应该能够得到的这种亲情。这个社会对年轻人有着太多的误导,使他们把人生的幸福和成功都像押宝一样押在了那些不确定的因素上面。比如,女孩子不能久存的青春和美貌。
从阎真的小说中,我们能够读到阎真是一个有着中年智慧的知识分子,但是,他的小说却总是停留在一种令人遗憾的肤浅层面上。也许对作品的这种定位可以为他赢得更多的读者,尤其是那些涉世不能算太深,却在生活中屡屡碰壁的年轻人。虽然不能说阎真的小说是在宣扬某些错误观念,但他的小说充其量只能被称为“片面的深刻”。作为中年文科知识分子,也许早已应该摒弃那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走向从容与平和,淡泊与超越。其实,在《沧浪之水》中,我已经读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那就是“释怀”和“无法释怀”的矛盾。否则,书中不会出现一个“深谙道家哲学”的民间思想家,不断给池大为出谋划策。而在《因为女人》中,柳依依反思自己半生的浮沉,得出的结论,仍然是一个伦理上的答案,就是应该把亲情看做家庭的基础。但是这些在阎真的小说中不是主流的。所以,作为读者的我很想问,也很期待:阎真,你为什么不能再超越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