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一下这本书的一些长短
2009-12-21
工作了就是不行,一本长篇也能看上将近半年,估计换在大学,导师早就变成“叫兽”了~
目前终于看完,所以简短盘点一下此书的长短,供后来读者参阅:
1、GeorgeEliot在大学的时候,只是略微带过,其实这是一个大遗憾。为什么?因为她的文笔实在很适合需要修炼自己英文写作的人学习,简洁、利落,而且文句很有力量感。这是我翻开书没看几页就得到的印象。她的文笔没有VirginiaWoolf来的委婉清美,实际上这也不是她的目的,她的文风实际上非常适合写如今的现当代小说——所以这最后反而也成了我觉得这本小说“还行”的原因:就是她写了一部颇具现实主义的、很符合学院老师规范的小说。所以,比起现当代小说比较擅长的搞氛围、搞情节转折,The Mill on the Floss似乎弱了那么一口气。
譬如,我看到半当中的时候,就差点看不下去了,因为情节纠结在一个毫无纠结必要的点上,迟迟不前进。
2、Eliot把太多的精力放在开篇描述主人公们年幼时的讲述上,事实上你看完这本小说,你就会觉得其实结尾Eliot铺垫的并不理想,所以就会有头大尾弱的感觉。回想起来,她这部小说的情节设置实际上还是满有看头的,但是她没有给出个合理的轻重缓急来,这一点上比不上JaneAustin的那本《简爱》;
3、Tom Tulliver这个角色我一直觉得被设置的非常不自然,仿佛他就是用来适时的出场发几次小神经的。。。 。。。总之,这个角色写得不好,从生动性上来看,连小说后半出现的Stephen Guest都比不上——而事实上,Tom这个哥哥在Maggie看来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觉得总体写得不好;
4、Maggie长大后,突然就从原来的丑小鸭变成美人了。。。。。。这个比较无语~再怎么有气质、与众不同,也要有个铺垫吧?
5、结尾的洪水明显铺垫不够,显得结尾十足戏剧感——我这个观点呼应上述的观点2;
6、个人觉得小说最出彩的地方是——最后一部里面PhilipWakem写给MaggieTulliver的信。。。 。。。这封信我初读觉得写得十分真挚!然后就回过头来朗诵了一遍,结果读到中间就流泪了~Sign~所谓真诚的感情,自和所谓的肉麻不同。
个人觉得,此书可以一读,不过偷懒的人,如果仅仅是学习一下Eliot的文笔,可以随手看几个章节;如果一定要知道这个故事到底是怎么回事,OK,那一定是要从头啃到尾的了,不过老早的作者比起当今的编剧们,那功力确实是要弱一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