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国界的经济时代如何成为一名专家
2012-03-27
大前研一的《专业主义》是建立在其“无国界的经济”理论基础之上,以专家应具备的职业精神和能力为主要内容阐述真正的商务专家应该如何提供专业的服务。
书中对构思的能力、先见的能力、讨论的能力以及适应矛盾的能力等进行详细的说明,对我而言,最有启发的是讨论的能力。俗语有云:理越辩越明。但是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我认为需要解决6个基本问题:
1、公司是否有讨论的氛围?
2、讨论的方式是否正确
3、讨论的结果是够有创意?
4、提出的创见是够能够实行?可行性多高?
5、实行后的结果怎样?是否存在有效地反馈?
6、是否建立了固化的、良性的讨论制度或规范?
讨论的氛围是前提,中国国企被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言堂”的普遍存在,会议不是讨论的战场,而是领导宣读“圣旨”的讲堂。与会人员不是“魔鬼的拥护者”,而是“温顺的小绵羊”。于是乎,几个小时的会议如同古代三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一般,除了表忠心以外毫无意义。可是每次出现创新性人才受不了这份压抑脱离这个“苦海”时,最先遭罪的是HR部门,领导不会“罪己诏”,而是归责于HR招来的人不适合公司,殊不知,这种“俄罗斯套娃”现象已经渗透到公司的每个层面。
不单是企业,政府部门又何尝不是,虽然公务员考试相对公平,但是面试往往决定生死,有多少面试官主管为先?不得而知。
如何缓解这种“假讨论、真宣讲”的“会海”现象?聚焦到咨询顾问的专业能力这一块,结合大前研一的研究,我认为:
一是学会提问,提问不是“炮轰”,不是“韩寒与方舟子网络舌战”,它需要的是技巧,是逻辑性的提问。作为专家,必须牢记一点:逻辑性的提问才可能带来逻辑性的答案;
二是学会倾听,提问的勇气必须与倾听的耐心相互合作是完成一次有意义的讨论的关键,“泼妇骂街”只有气势,却无意义。我们需要的是“关键对话”,是围绕一个问题,通过问——听——深化地问——详细地听实现“头脑风暴”带来的创意迸发;
三是坚定的信念,作为一个理性的人,最大的标志就是目的性明确。参与一场讨论,必须知道通过它要解决什么问题,获得什么样的结果。企业中没有目的的讨论,视同烧钱,如同慢性自杀。
讨论的能力,说其容易,如何真正成为一个讨论高手,还是需要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