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是否学医, 这本书都是绝对值得花时间看的
2012-08-21
在往返北川的火车上看完了<心外传奇>, 李清晨用他一贯精炼清晰的文笔, 将心脏外科的发展史娓娓道来, 从在火车上坐下来翻开第一章开始, 我就完全被吸引住了, 拒绝了同行朋友打牌打麻将摆龙门阵的各种威逼利诱, 穿越到18世纪, 跟随着作者的叙述一路走到21世纪, 中间为传统教条的阻止着急, 为前人的勇气与创意叹服, 为那些受到挫折的伟人紧张, 也为那些无私奉献的人感动.
我原本是一个对人体内脏极度排斥的人, 只要看到人的器官我就感到无比恶心, 类似于"晕血", 我称自己为"晕脏", 也因为这个原因, 高考后我拒绝了父亲从医的建议, 选择了IT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但阴差阳错地却走上了生物医学工程的道路, 接触了部分心理学,脑科学和医疗仪器的知识, 兴趣之余, 内心的排斥也让我很痛苦. 但<心外传奇>却完全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这本书中李清晨的叙事风格一如他在松鼠会上的大气而不失严谨, 在他的描写下, 心脏成了一个充满魅力的部位, 对心脏的不懈研究, 也成了一部精彩绝伦的小说, 跟着他的带领, 看着前人的努力, 我对内脏的恐惧和排斥一点点消失殆尽, 取而代之的是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医疗科研的肃然起敬, 打开胸腔的那一刻, 不是恶心, 而是神圣, 那是人类对于疾病,对于死亡的挑战, 表达的是人类对生命的渴望.
书中传达的对教条对权威的不盲从, 对新想法的勇敢尝试, 对各个先行者命运的阴差阳错, 都对后来人有无比珍贵的借鉴意义, 作者把它们写下来, 也有很强的教育价值.
全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奥根斯汀和李拉海, 前者在书中没有大篇幅描写, 但好多伟大的发明, 都与他对学生的慷慨信任息息相关,这给当今的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反思. 而李拉海这个很中文化的名字, 更是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李拉海先是提出了"交叉循环"的伟大构思, 当时做心脏手术的方法就是先给病人降温, 当降到一定温度的时候, 血液循环速度很慢, 心脏可以"腾出"八分钟的时间让医生操刀治疗. 但是八分钟的时间限制对很多疾病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能够争取更多的时间,只能尝试在手术的时候让身体能绕开心脏的同时不影响其血液循环, 最先的想法是做一个体外心脏机短时间替代心脏的作用, 但当时失败了, 心脏手术陷入了僵局, 只有八分钟以内能完成的手术可以进行, 不然就是绝症. 这个时候李拉海提出了用另一个健康躯体的心脏在手术中为患者提供血液循环的想法, 即一个心脏给两个身体供血, 这是一个疯狂的idea, 但却为在心脏上长时间做手术提供了机会, 第一个做这个实验的是一对父子, 书中描写到"手术前父子对望着, 不知道还能否醒来看到彼此"的时候, 我被深深感动了, 一个健康的人陪着一个将死的人上手术台, 这爱是何等的伟大(后面还描写了一个小伙子为一个陌生人做这个手术, 更让我内牛满面), 而后来孩子痊愈一段时间后还是死了, 李拉海提出要解剖孩子的尸体寻找原因时, 这对伟大的父母又答应了, 这一决定让李拉海通过解剖明白了孩子不是死于心脏病, 而是肺感染, 这个结果为交叉循环的可行性加上了重要的砝码. 而在交叉循环成功后, 李拉海又能不沉溺于现状止步不前, 而是深知交叉循环也有其局限, 决定进一步继续去追寻心脏机的改进和应用, 并为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真心让人佩服, 这不只是一个医学上的大师, 更是一个心灵上的巨人. 另外在"直面死神,祭出王牌"一章中提到的他在弟子伯纳德手术意外导致患者死亡之后不只没有指责, 而是给予了伯纳德肯定的一幕, 也表现了其在为人师表方面的伟大人格.
blablablabla....总而言之, 无论你是否从医, 这本书都是值得花时间看的, 关于医学,关于心脏,关于科研,关于探索,关于那些伟大的先行者.
李清晨在前言中说到他要谢谢读者, 但读完了之后, 我却由衷地想谢谢他, 谢谢他带给了我这么美好的书, 带给了我这么美好的知识.
最后说一点建议:个人觉得书中还是出现了一些与医学有关的术语(如造影术), 个人因为专业的缘故没有阅读障碍, 但对没接触过医学的同学来说可能还是有点影响理解, 如果有出第二版, 可否在后面做一个表格简单解释一下, 或作为注释的方式出现, 帮助非医学专业的同学了解.
PS:李清晨的签名好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