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书名的一瞬间以为走错片场,
一向做食物主题的《食帖》居然开始卖腐了?!
看到书名后半句才恍然大悟,哦,是发酵啊。
发酵,明显不是一个会引起很多欢呼的话题。
他们会决定做这个主题,不得不说有些胆量。
但真正深爱美食的,估计都会迷恋发酵食物。
迷恋它们的风味,也迷恋背后的原理。
比如鼎鼎大名的NOMA主厨,发酵的狂热爱好者。
听说他们餐厅里大部分菜式都使用了发酵食物。
这么看来,这其实是一本有选择的书。
不知道编辑部做这本书时是否有意为之,但这本书显然是在挑选它的读者。
很幸运地,作为一个各种发酵食物深度痴迷患者,被这本书狠狠击中了!
-
吃甜品,算是生活里的一场小仪式。
2015-08-31
从小就不爱吃甜品,可能是因为牙不好。
也不觉得有什么吃甜品的必要,一心沉浸在爽辣刺激的重口味美食里不能自拔,觉得甜品太柔弱无力小家子气。
直到去日本后,开始学茶道。茶道老师每节课都带来一些不同模样的和果子,都很美,都很甜,要搭手打的抹茶一起品尝,才觉得刚刚好。
那时候,每周固定一节课,每次都在一间小小的茶室里,花2-4个小时去做茶、吃和果子、喝茶、收拾茶具。其他的事都要抛开,不论再忙,这2-4个小时会将手机关闭。一份和果子不舍得(也没办法)一口吃完,每次只用小竹刀切一小块,放入口中,努力在砂糖之余,探索其他食材的痕迹。
后来开始习惯了这种仪式。真的,吃甜品,算是我生活里的一场小仪式。
即使不是和果子,即使不配抹茶,也可以是一小块拿破仑,一只马卡龙,搭配咖啡或红茶都不错。
关键是,应选一份足够用心的甜品,再为它留出一段足够郑重的时间。
-
你还记得《欲望都市》里的brunch吗?
2015-01-27
当年啃着面包看此生最爱神剧《欲望都市》时,最眼馋的,倒不是里面的女人们整天各种趴各种秀各种奇葩经历各种大叔鲜肉,而是每每周末,四个漂亮女人,悠闲地往街边一坐,或窗边一坐,或者也不是周末……吃一份早午餐,喝一杯鸡尾酒,蔬菜沙拉、面包、汤,噢当然也有班尼迪克蛋,吃得优雅,吃得漫不经心,吃得性感,因为主题永远不是食物,而是四个女人对爱,对relationship,对生活的无休止的Q&A。
我把手里的面包扔了,翻箱倒柜梳妆打扮搔首弄姿,抄起电话准备打给两三话唠闺蜜,约约约吃吃吃喝喝喝说说说,上午11点的蛋黄色阳光正在召唤我(事实上已经下午了)!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拿起电话的手突然卡住了。
去哪吃啊???方圆几百里根本就特么的没有《欲望都市》里那种brunch的地儿啊!!!
七八年前的偏僻小镇,一个姑娘因为吃不到brunch捶胸顿足(胸就是这么没的)。
这么多年过去,brunch的店俯拾皆是了(夸张!修辞!),而且也明白brunch不用非去餐厅吃不可,甚至不必非西式不可,brunch是个诱人的概念,它在你耳边轻轻吹风:“没那么赶时间,多和老友聊聊天~"
现在我最爱的brunch,是一碗炒肝加两只鲜虾小笼包加一罐啤酒,当然,穿得美美哒。
-
365天,每天必喝两杯咖啡,算上瘾吗?
2015-02-11
每天喝咖啡的习惯,已经保持了数不清多少年。
从每天一杯,到每天两杯,不仅经历了量的增长,对质的要求,也一天天在变化着。
最开始只喝速溶,贪图省事。速溶逐渐不能满足,开始买磨好的咖啡粉来,用咖啡机煮上一大壶,喝上一天。
后来去了一些好的咖啡馆,看着眼前的咖啡师,专注地为你手冲一杯咖啡。那一刻,只为你。喝下去的滋味,跟平时自己用咖啡机煮的天壤之别。除了冲煮方式本身的差异,我知道也有感性的加分。
忽然觉得,手冲这件事太棒太浪漫了。如果男票每天早上都为我手冲一杯咖啡我就%X&^(&*&)*_)(_……不过,首先……。
再后来,不再买磨好的咖啡粉,而是直接买豆子,回来现磨现冲。很花时间吗?其实并不会。习惯了那套过程之后,做起来一气呵成。反倒是在手冲咖啡的片刻,为自己的每天制造了一些空白。是专注的空白,因为那几分钟里,你只是认真地烧一壶水,把豆子磨成粉,水这时烧开,倒进细嘴壶,稍晾一会儿;滤杯里放上滤纸,倒入咖啡粉,晃一晃让粉平整,拎起细嘴壶,开始冲泡。
说起来,跟以前学茶道时的状态很像。
现在呢,对豆子愈加挑剔了。以前不喜欢酸的,也不懂咖啡的甜,常是哪种苦就买哪种,愈苦愈好。现在倒是迷上埃塞俄比亚的耶加雪啡,偏酸,入口全是果香。
发现食帖出了这本,想都没想就买了。里面看到一句话:“生命太短,不能浪费在难喝的咖啡上。” 说得太对。
咖啡豆分类、全球咖啡产地的介绍,咖啡风味轮图表(已贴墙上),在家手冲一杯好咖啡的具体方法,这本书里也都有,真心实用,一万个赞不足表。
-
我猜这本书想说的其实是:男人和女人,根本没什么不同。
2016-03-02
没吃过几顿父亲做的饭。
但仅有的那几顿,每一道菜是什么,都记得清清楚楚,即便已经过去了十几年。
煎牛排、炒黑椒牛柳、煲大骨汤。其实就这三道,反反复复地做,每次都觉得:“怎么那么好吃?比母亲做饭好吃太多。”
长大后,听了一些“男人在下厨方面天赋异禀”的说法,倒也一度信以为真,不知是错觉还是巧合,去别人家吃饭,桌上的菜若是家中男女分头完成的,一定是男人做的那几道,更合口味。
恰巧,食帖这本新书探讨的,也是这个主题。抱着一些先入为主的观点看完之后,意外地,心中不再“神话”男人的下厨天分了。
因为从书中几十个男人的故事里,你会发现,男人们对食物与下厨的热爱,生来就不弱于女人,甚至要胜于女人几分。当两个人实力相当,完成一件事的出色程度,自然是取决于热爱的程度。
而过去对男人厨艺的评断,却是潜意识里以“女人本应比男人更擅厨”为前提的,无论你是否承认。
看书名,会误以为这是一本在讲“男人为什么生来适合下厨”的书。读完才发现不然,这本书从头到尾埋藏的伏线,其实是“男人与女人在下厨、在对生活的热爱上,没有什么不同”。
不只是做饭,如果你不戴有色眼镜去看待男人,或许会发现,他们在很多方面,都和女人没什么不同。
-
一个人时,心也需要自给自足
2016-04-12
这本书采访了五十岚大介!!!《小森林》的漫画原作者啊啊啊!!!一看到名字就下单了!!!
还记得当时被《小森林》电影版迷去七魂六魄,冬春篇夏秋篇反复看了许多遍,直到每一句对白都烂熟于心(虽然也没有几句),每一道料理都好像能闭着眼睛做出来(其实不能)。
最后还不过瘾,翻出原著漫画来看。没有声音,没有生动的影像,没有色彩,看之前还有点担心会无聊。
没想到,漫画比电影更得我心。漫画里的小森,更加纯粹、安宁,像一座遗世的岛屿。
一直想问问作者五十岚大介老师,这些真的是他的亲身经历?
小森这座村庄真的存在?他为什么要一个人来到这座村庄?
这样的日子里,有没有过孤独的时刻?
自给自足的生活,是真的能够连心灵都“自给自足”吗?
我相信这本书能为我指南(但书还在路上)。
-
超乎想象的好看
2014-04-28
作为《孤独的美食家》脑残粉,一看到久住昌之四个字就果断入手!
在日本待过几年,觉得国内多数日料店中的料理与真正的“日本料理”还是有些差别的...所以说实话,之前对这本期待也不高,但为了久住叔买回来睡前随便一翻才发现......超乎想象的好看啊啊啊!好多在日本时的美味回忆砰砰砰跳出来!立刻一个前滚翻下床,开始淘宝日料食材。。。。。。
(内啥,有没有人能推荐几家靠谱的日本料理食材淘宝店?感激不尽啊~)
还有那个“一粒米的碗”也太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