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写日记来的
2015-02-21
搬来上海时买了这本书,圣旨般地供着,按图索骥地去了好多咖啡馆。
在前言里,他的助手提到说,欧阳选她是因为她作为上海人,却远离家乡多年,对家乡美食的感悟和感情自然要比久居上海的人高。心想他情商真高,我不能同意再多。
去年年底,看到一席年会在售票,看到欧阳应霁会去,马上(让男朋友)买了票。巧的是,年会前一天,坐在上海商厦的Baker & Spice里,一转头就看到了他——银发、黑框,和两个编辑打扮的人坐一起。我深吸一口气,没有立即去抱大腿,而是矜持地扭回头,情商同样很高地想,别人在谈事情可不能去打扰,等快走了再扑上去吧。此后便一直用眼角余光跟踪着他的一举一动,还时不时假装回头看门口其实是看他(...)。终于等到他起身,我镇定地起身,和他说我很喜欢他的书,还说昨天去和朋友找他书里提到的静安别墅里的馄饨店,却已经关了。他笑着说,“对不起啊。” 我说,“也不是你的错啊。” 最后我还开心地说明儿见哈!
第二天没有带书去签名... 看他坐在了前面嘉宾席,我要走的时候又和他开心地道了别。有此通情达理的读者夫复何求不是吗?!
感慨也是有的,因为那时候决定了要从口译转行媒体,做媒体一大好处就是可以结交各类文化名人。作为门儿还没踏进的女汉子,我想说,到底啥时候才可以和他平等的交流,而不是光光被看成脑残粉??
(对了,馄饨店关门儿这事儿就等于透露情节是吧,那我打钩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