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2012-12-26
最近,關於育兒類的書籍、資訊比較能刺激我的視覺神經。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在網上賣得異常火爆,我購得一本,經過一番細讀,給人感覺耳目一新,給新手媽媽們在育兒方面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如果能落於實踐,相信也能讓寶寶以後的成長之路受益匪淺。
書中從對孩子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的培養,品格的教育,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擔任的角色,對生活細節的處理,對孩子行為所起的榜樣力量等方面進行了比較詳細的闡述。而其中,最能引起我注意并讓我產生共鳴的有以下幾點。
首先,孩子不是成人。“他首先是為‘童年’而活著,而不是爲了‘長大’、‘成才’或者‘成功’而活著。”過早地讓孩子變成“小大人”,變得現實,不相信童話,缺乏夢想,那麼,以後回憶起他的童年,將是多么地蒼白和荒蕪。長大后,每當看到社會的黑暗,現實的殘忍,總會無比懷念童年生活的純真和快樂;而現在的大人們則喜歡以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告知孩子們做這個好做那個不好,過早地把各種事物的真面目示知于他們,以便讓他們看起來比較“聰明伶俐”。可是,對於孩子們來說,這是多么殘忍,等於剝奪了他們做夢的權利,剝奪了他們人生第一個寶藏的開採權。其實,人生難得無知和幼稚一回,正是由於無知和幼稚,才有灰姑娘,才有聖誕老人,才有不切實際的夢,也才讓人如此懷念。
其次,允許孩子犯錯誤。大人們也是從小孩長大而成,卻總是要以自己的成人標準來要求小孩子應該這樣應該那樣。有時只是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卻總是被掛在嘴邊,逢人就講,都不給其鍛煉改進的機會。其實,小孩子自尊心很強,被家長天天念叨,不僅心裡覺得煩,也讓他感覺丟了面子。開始犯錯誤時本來心裡覺得有點過意不去,這樣重複地強化,面皮也厚了,也就無所謂了,改進的機會也就喪失了。“牛頓如果因為不注意生活細節而成天挨訓,他還能是牛頓嗎?愛迪生如果整天被苛責,他還能是愛迪生嗎?”說得真對!
再次,儘早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這是作者極力提倡的一個觀點,閱讀會使其“語言系統”發育得更好,同時可以讓他的“智力背景”更為豐富,從而使得他的思維能力及學習新知識的能力更強。“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也是為自己的學習生涯儲存能量和智力資源,不會為“書到用時方恨少”而苦惱。與書為伴,見識書中百般生態,萬千世界,也是人生一大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