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
2011-02-14
- 我讀的那一本, 是1988年的版本。書是正體字的書, 直排由右而左, 紙已微微發黃, 散發著那麼一點舊書的味道。
- 讀這本書最讓我深刻印象的, 不是珍饈百味, 而是遣辭用字的古樸地道。陳夢因的語句絕少'歐化'句式, 讀起來像一個長者在你身旁說故事一樣。他用的詞彙也和今天的飲食節目有天淵之別, 甚麼飲啖、太白同志/杜康同志、五臟廟、饌、餚、湯、羹、味覺、觸壓覺、食貨......... 不能言說, 只能意會, 反正看罷覺得很老廣州, 很香江歲月。
- 作者寫粵菜, 主寫廣州, 再加香港、美加的經驗, 一方面可能是作者自身的經歷, 但某程度上也反映了廣東'族群'如何流徙'。
- 作者稱粵菜有四個'子菜系', 廣州菜, 東江/客家菜, 順德菜, 潮州菜。後3者在香港仍然能食到, 但也肯定不是很'正宗'...... 廣州菜, 看來其實就是香港主要的飲食了。
- 作者指食在廣州, 是指甚麼也能吃到。皆因廣州自古通商, 食貨(注意, 非食材)眾多; 而且在廣州當官從商者多能致富, 人們'豪'得起, 故有食在廣州之稱, 卻無'烹'在廣州之說。
- 最後, 陳夢因、江獻珠幾本關於粵菜文化的書, 已然絕版, 市面難找。即使是圖書館中, 也只是集中入'食譜'類的書藉, 這幾本也非容易借到。食而無文化, 斯文掃地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