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轻松的漫步
2005-11-06
终于读完了《普通读者》的最后一篇。作者弗吉尼亚•吴尔夫。当然自己读到的只是中文选译本中的二十四篇。从第一篇《普通读者》到最后一篇《“我是克里斯蒂娜•罗塞蒂”》,最后又看了一遍译者刘炳善先生的译序,惭愧的是对于书中的大部分的内容是不记得的。若不借着目录都不晓得自己看了什么了?
算了一下完整读完用了一个月,真正集中是在上一个星期,除了上课没有读过,坐车时拿来打发时间,自修时用来调剂神经,最多的还是在睡前,当是饷粮,搞得一个星期没有哪天晚上是饱着肚皮睡觉的。也难怪记下的内容寥寥可数了。
正如刘炳善先生在译序中所言“她的评论文章的语言比她的小说更为平易、流畅、好懂……好像在听一位有高度文化修养的女作家向我们谈天。”这一场谈天比读到吴尔夫的《墙上的斑点》轻松有趣的多,不用用种朝圣般的敬意。
《普通读者》不是专门性的文学评论,的确它没有高谈阔论,所言谈的就是“从读者的角度所读到的作家作品和传记”,但这个读者又不是普通读者,是“一位有高度文化修养的女作家”,所以里面有她自己独特的视觉角度,语言虽然“平易、流畅、好懂”,不妨阐述她的主张思想,比如《现代小说》、《现代随笔》和《对当代文学的印象》,《现代小说》在译序中有言不多说,《现代随笔》是针对一本书的评论,《对当代文学的印象》中作者说当代(二十世纪英国)文学不好评价,文学观念和社会生活的改变,对各流派作品评价褒贬不一,辞差甚大。当代中国的文学是否亦不好讲呢?失去某些纯粹性的东西什么算是“文学”也时不时迸出来成为讨论的问题了。吴尔夫在文中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当代文学是没有出现莎士比亚的《暴风雨》,拜伦的《堂•璜》或者迪福的《鲁宾逊漂流记》那样的鸿幅巨制,但当代文学的零星片断是一个为未来杰作作准备的过渡阶段。还未逾百年,言对否可能还为时过早,再一个门外汉也没有发言权。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价值是指导了一批英国著名作家的生平作品、写作生涯、逸闻趣事,其中很多自己都不熟悉。就如外国人知道中国的李白、曹雪芹……不怎么晓得张若虚、冯梦龙吧?
吴尔夫是个女权主义者,所以她关注着知识女性,《普通读者》中评说女性作家的篇目也是我喜欢的,喜欢吴尔夫笔下的那些女人们——“想的就是出名”的玛格丽特•凯文迪什,“性格可爱古板脾气”的简•奥斯丁,到最后“那位个子不高,身穿黑衣服的中年妇女”克里斯蒂娜•罗塞蒂,或乖戾或反抗或害羞……都可以暂时免了看她们的传记了,好吧,我现在可以拿着吴尔夫告诉我的有关勃朗特姐妹在颜色感受上的相似和朋友说上几分钟了。
这本小书就是这么杂,在每晚睡前来读,同时也把里面的文字想象成是作者在品着下午茶的档写出来的,不过事实当然不是如此。《保护人和番红花》还告诉我们英国文学创作的一种关系——作家与支持他进行创作的社会力量之间的关系。不自然令我想到中国古时的门人食客们,不过这两者可比性看来太小。
这本《普通读者》是由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和北京十月出版社出版。由于里面有些错别字,修改了不少,比如在38页和93页,平时不会在新书上涂改的,也就不满意里面太明显的错误,不过刘先生的翻译语言自我觉得很有味道。
值得读读,要是不很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