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rt and Science:讲的不仅仅是记忆
2014-01-17
一开始读这本书完全是对记忆术有兴趣,好奇作者是怎样从一名记者跻身为美国记忆大赛冠军的,希望能学到有实操意义的记忆方法。读后发现,其实对于记忆术技巧和实际操作谈的并不多,但却有许多意外收获。
英文版的副标题是The Art and Science of Remembering Everything 。作者没有神化记忆术,而是非常客观的讲述记忆术的发展、兴衰,记忆的内在机制……穿插许多有意思的故事,原来记忆术不是什么天方奇谭,是艺术、是科学、是人生。
实际上对我来说这是一本有趣且富有生活哲理的故事书。印象比较深的像初生鸡性别鉴定师,记忆超群的S,只有几分钟记忆的EP,记忆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在校学生,体育运动员,出租车司机,警察……)
=一些零碎的思考=
1、“定期地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习惯,出国度一次假,尽可能用新鲜的经历来更新记忆库是很重要的。新鲜的记忆延长了心理时间,也延长了我们感知到的生命。”
定期更新一下自己的记忆库,扩展记忆的广度和深度,也就是扩展生命的广度和深度。旅行、结婚、生子、跳槽,学习一种新的技能,任何你想做的事就去做吧!不要把时光挥霍在枯燥烦味的生活中。
2、EP的记忆永远定格在60岁之前,之后15年的每一天他只有几分钟的记忆。他的女儿说他很幸福,因为他活在当下——没有压力没有烦恼;他的妻子说:“他肯定知道自己有些地方不对,但他没有说。”
我觉得他妻子是对的。试想你没有了时间概念,永远被困在当下,每天醒来发现一个陌生不安的世界,那会是怎样的心情?并且研究人员长期对EP做测试,发现一个现象,让他在纸上连接五角星,虽然每次开始前他都说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事,但实际上却一次比一次出色的完成,可见他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接受了信息,并潜意识的调用了这些信息,所以他确实能觉查出自己的不同。
过去每每感到痛苦的时候,我都希望自己能健忘一些,现在看来我比EP要幸福,人生就是一段长篇记忆,如果不能真切的感受生命的痛苦和快乐,那生活的意义何在?
3、借助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外部存储设备越来越多样且低廉。随之而来的是一场电子记忆革命,人们越来越依靠外部记忆,而微软公司的贝尔更是将电子记忆运用到了极致——用照相机和录音笔把自己每天看到听到的事情记录下来。他所需要记忆的只是一个索引,通过模糊的片段去调取数据库中的信息,从而做到“绝不遗漏”。
试想,如果有一天他的硬盘被盗,他会不会崩溃:)。如果未来人们大量运用外部记忆,那么人类大脑的结构也会作出相应调整,内部记忆发生改变,也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理解能力,情感交流……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4、关于记忆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支持派认为,“教学生学习之前要教会他们记忆的方法,并且对常识的记忆是学习之本”;反对派认为,“死记硬背是教育的悲哀,有兴趣就能记住” 。
我想起小学时曾经买过一本纸质粗糙、关于记忆方法的书。其实本质和记忆宫宫殿差不多,就是把想要记忆的内容想象成怪诞离奇的画面。只是那本书讲的比较粗浅,没有强调需要调动所有能用到的官能,把画面尽可能的逼真重现。现在只是模糊记得书有段记忆内容是“小红尖叫一声飞过河……” 哈哈,当然了我也没能坚持用这种方法训练记忆。
记忆力卓越的人在古代是备受尊重的,记忆力好是件无上荣耀的事。因为在古代没有硬盘、没有纸笔,经典思想和文艺作品只能口头相传,记忆好意味着你学识渊博,才智过人。那时受教育的人必修的一门课是记忆术。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忽视对记忆的训练,记忆也变成枯燥的事,但如果记忆术重新被大家所重视,把记忆变成富有想象力的创造过程,事半功倍,岂不是件愉快的事。研究人员也表明,我们每天都在接受大量信息,大多数都存储在大脑某个隐蔽区域,一般状态下不会想起,但在某些特殊状况,如:催眠,就会被唤起。正如joshua说的“不是没有记住,只是没有找到开启记忆的钥匙”。
5、……
其实还有很多,但现在好困,想不起来了
末了,作者还切身总结出我们一直被教育却很少人能做到的道理——方法正确+坚持不懈=成功!并且这种“成功”的记忆会激励你完成更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