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彩虹
2014-07-08
都市速写簿
阮义忠
“为一座城市造像是一件永无止境的事,如果开始尝试去做,本身即是犯了自恃过高的毛病。即使这种努力会使自己对事情的真相有所体会,但它只不过是城市的一则谣言罢了,没有意义,也不会流传下去。”
——摄影大师尤金`史密斯(W.Eugene Smith)
作者是从业三十多年的摄影师,台湾人。他作品的主人公不是人物肖像,不是动物植物,也不是单纯的风景,而是城市掠影。台北和所有现代化城市一样,几年之间,往往就会产生巨大的变化。为城市拍摄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每张照片背后都隐藏着历史的变革、文化的发展。
本书采用的照片均是出自作者之手,每张图片配有小文,阐述了拍摄时的心情、拍摄当天发生的事情、用的相机型号、拍摄地点产生的变化、作者对于这种变化的感慨、作者的个人经历等等。这些文字并不是单纯的数据罗列,而是有感而发,想到哪里写到哪里。难能可贵的是,每张照片都用短短几个字或十几个字概括出小标题,美文配上美图,诗情画意随之而起。
以前和小鱼谈天,聊到台湾人,他稍微表露出“台湾人比大陆人高一等”的言论我就会很反感。近期看了几本台湾人写的书,感慨人家的文笔和阅历确实不一样,用词非常简单,不像郭敬明等“文青”,总堆砌很多华丽的辞藻,虽然这也是展现文字功底的手法之一,但读的酣畅之时,突然遇到一两个需要查字典才知道如何读、什么意思的词,让人如鲠在喉,食不下咽。
其实这几本书的作者并不是专业的“写字人”,而是摄影界、旅游界、自然界的大师。因着专业知识过硬,写这样给门外汉看的书,就信手拈来。我想,这就是大数据库吧。他们只是把毕生知识抛出百分之二三十给我们,就足以让我们为之倾倒并反复琢磨了。就像小时候读刘墉的书一样,小学生的我读起来就毫无生词,虽然也是心灵鸡汤,但我总是轻易被一个个生活中的小故事感动,懊悔自己没有发现生活中美丽和哲理的眼力。
从穿插在文字中的作者个人经历来看,他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刚到台北落脚时,和朋友一起住在卫生间,后又搬到从阳台改装的单身房;工作之初,薪水极低,为了省下一天两元的公交车费,经常走一小时路上下班;失业八个月期间,坐在公园里把找得到的中国古典小说基本都看了一遍;向公司借贷、才买不久、得分两年由薪水扣还的昂贵中型相机被出租房发大水淹坏…城市就是这样,给努力奋斗、地位低下的人狭小的空间,让人憋得喘不过气来。
所以当作者在繁忙的生活中发现一丝令人动容的画面时,都会用相机记录下来:
“台北气候已阴霾多日,此刻天空却是难得清澈,就只有那么长长一片干净利落的薄云,仿佛是天使不小心露出的一只翅膀,又像是宇宙工画师在试笔,只是那么潇洒地一挥一抹,便让落日时分的苍穹带了灵气。
那是我在《家庭月刊》工作时的办公室窗外一景。日日远眺的视野早已疲乏无奇,但当日留在公司加班的我,却被这幅突然出现的异象迷住了。
这朵云若是恒在山上或海边都不足为奇,浮在城市上空,却有了独尊之势。整个办公室空荡荡的,只有我一个人,周遭静寂无声,连自己的心跳都听得见。天地之间,仿佛就只剩下了我和这朵云。”
我们办公的地方位于北京东边很繁华的一处写字楼。一次狂风暴雨之后,天空竟然难得的出现了彩虹。那些平日面无笑容的程序员们都放下了手中的工作,甚至调皮的钻到窗帘后面去拍彩虹。还有可爱的女生,专门乘电梯到30层的平台去观望。简单设备拍出来的彩虹,固然不是那么的动人和鲜艳,但却直观的体现都市人对于自然的渴求。
非常喜欢这本书,一是因为照片都是黑白的,比较体现历史的沧桑感;二是因为每幅图片都有动态的人与静态的物相呼应;三是因为那些文字介绍,让我这个对摄影一窍不通、也未曾去过台湾的门外汉能更好地理解故事背景。
书评处女座献给《都市速写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