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s taking
2016-07-26
* 虽然说这是一本日式废话很多的实用书,但是总的观点还是比较有用的。不过说有用,也是因为这是一件相对容易做的事,毕竟当你在杂物成山的家里憋久了以后,一受到点启发肯定会很想立刻站起来动手清理。清理本身就是一件让人很有快感的事,其痛快程度不低于购物。
* 书中描述了断、舍、离的机制。断其入口,舍其累赘,脱离执念。不过对于每个想要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的人,须得先从舍入手,舍弃家中堆积的各种不需要的杂物,这些杂物发挥不了用处,却占用了许多空间。清理杂物的时候,最大的一道坎的就是舍不得,觉得自己话那么多钱买来的东西,都没怎么用过;衣服虽然穿起来不合适让自己觉得不舒服,但还是觉得弃之可惜;别人送的礼物,自己根本用不上,扔掉又觉得愧疚。这是让物品当了主角的状态,物品原是因为我用才有价值。山下英子说得很好,你要分析自己到底被这些物品夺去了多少能量。
* 从前整理的时候,杂物越多,就会买更多的收纳工具,看上去是一时整齐了,但其实更加拥挤了。把不要的东西拿出来,再整理放进收纳盒里,只是治标不治本,日后还是会觉得空间狭小让人喘不过气。花时间收纳不需要的东西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就是在纠结弃之可惜的过程中,这些物品也在消耗你的能量。
* 断舍离的step 1,是舍,清理掉之前堆积下来的杂物。改变心态,理性分析损益,一个下午就可以让家中变得宽敞许多。减少物品=只要能彻底地收拾,就根本不需要整理、收纳了。对于别人送的,让自己很难扔掉的东西,扔的时候把“对不起和谢谢”这样的情绪表达出来即可。毕竟对很多人来说,送给别人的东西自己早就忘了。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七成。第一步的效果立竿见影,但也只是第一步。
* Step 2才是断,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更接近于一种状态,由一次次的action组成。断其入口,在购物的时候三思而后行,不需要的东西绝对不要买,只添置必需的东西。我个人觉得这一步是比较难坚持的。毕竟在这个商业社会,几乎所有的商家都在努力地激发你的购买欲,为你创造需求。平时不去关注这些购物信息还好,一旦关注,等下一打折,或看见某件很喜欢但自己又不是很需要的商品时,就会心神不宁,非得把它买下来才痛快,买来后高兴个两小时,它就再没有价值了,而是又多了一件占用空间的物品。我认为最重要是需要有自己的原则,自己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自己到底真正需要什么,要主动地产生需求,而不是被动。当看到一件很喜欢的衣服,但明明自己已经有同类的衣服了,这时怎么说都要打消购买的念头。同类的衣服不需要买太多件!我个人还有另一个原则,尽量不买包装繁复精美的东西,看见精致的包装盒会舍不得扔掉,但它又真的什么用处都没有。除了送人需求,简化包装才是王道!另外,购物的时候,要考虑这件物品的用处有多大,只是自己心血来潮的话,这样的东西达克不必买,不要把重点放在非日常上。试着去使用高于自我形象的物品,到日常使用它也不再感到别扭的时候,潜意识里的自我形象也就跟着提高了。断是要把精简生活的概念灌输到自己的意识中,成为自己一种自然的状态。
* Step 3回到了舍,只要在生活,就会源源不断产生杂物,虽然已经在断的源头做了一定控制,还是需要时常分析自己的东西是否有用,及时清理,避免堆积过多物品。Step 2和Step3是交织在一起的两种行动,这样长期的一次次action最终会把这种意念变成自己的常态,这就是离。
* Step 4是离,脱离执念,了解自己,原则清晰,爱自己,用好的东西来改变潜意识中的自我评价,让自己活在一种心情愉悦的状态中。